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福州“龙山”今何在?
2007-01-22 21:14:18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谚语有“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之说。我曾居住长达39年的老屋“龙山巷4号”,就是看不见的“龙山”所在地(也称灵山,)。最近,见报载几篇文章,称“龙山难寻,找不到”,确实,1994年10月之后,当地因旧城改造,以4号后花园所涉范围内的龙山主脉已被夷为平地,建起楼房,龙山就此已永远“找不到,看不见”了。龙山,说是山,其实只有几块高出地面的大岩石,更像大盆景。目前尚余白玉兰与古龙眼树各一株,白玉兰依旧飘香,龙眼树也能开花结果。该屋后园内原有“龙山”、“拔尘”等古石刻及山门、古井、古石槽等遗迹,原均系开元古寺一部分,相传后被官占,又于何时因何成为民屋则不得而知。房间吊脚楼板下古地基墙面上有不少深蓝色壁画,传说是清代遗存。1994年拆迁前夕,鼓楼区文化馆有一黄姓摄影师曾专程登门拍了一些照片,据称是为《闽都珍奇录》一书所用。我们搬离老屋后,迁往西郊。小巷深深,留下一些难忘旧事。  

  “灵山”与附近另一“看不见”的“芝山”相邻,相传古时因发现有灵芝生长而得名。老屋后原有两亩园地,上世纪60年代初被某歌舞团征用。龙山井在园之北侧,靠近住房,未在征用范围。井口与井壁都仅有脸盆大小,井圈是青石凿成,刻有六朵交错相连的莲花,井深达二十余米。一墙之隔开元寺的老僧告诉我们,该地原为开元寺方丈住所,后被官占,该井原专供方丈沏茶而开凿,一般僧众不可擅用,井底缺氧,建造时开挖范围甚大,油灯吊下则熄灭。“文革”抄家时,红卫兵怀疑井底有“四旧”,欲下井搜查,经反复劝阻,他们也当场做了试验,果然不假,方才作罢。  

  龙山井水清澈甘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福州市区尚未普及自来水,大多数市民饮用井水 因有温泉,地下水含氟,造成不少人患花斑牙 ,这口井成了我们全家饮用、洗涤全靠它,所幸全家无人得花斑牙。小小的吊桶,长长的吊绳,一家人手上都磨出老茧。记得小时,每天一放学回家,总是先打井水把水缸盛满,再浇花、浇树、浇菜。50年代末,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全家及亲友紧急动员,开荒种菜、种薯、种果,度过了艰难时光,家中没有因饥饿而引发水肿病,还接济不少附近的困难户,身为医务人员的父母亲也从此留下老腰病。一家人免遭饥饿也全靠龙山井的甘泉,今天想来,宛如昨日。  

  龙山老屋是先父所购。他1945年从福建医学院第三班毕业,即到台湾行医,解放前夕返回家乡,原在河东路购一房产,解放初因建设征用,由房管部门中介,换房而搬进龙山老屋。据房管所介绍,龙山巷3、4、5号相连,原均系民国教育厅长郑贞文及其族兄房产,房屋尚未修好即往台湾,我们搬入时,凌乱不堪,建筑质量很差,偷工减料随处可见,旧政权土崩瓦解前夕“树倒猢狲散”的情景亦可见一斑。以后虽不断修缮,终因财力所限及岁月动荡等原因,到1994年我们搬离时,该处已是名副其实的危旧老屋了。1969年我随父母下放农村,80年代初才回到福州。老屋夷为平地,龙山成为永远“看不见也找不到”的“山”了,原地已拔地而起座座高楼,人们在求新与存旧间真是求舍两难……   

  (潘亮)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