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鼓山涌泉寺开山祖神晏国师
2007-01-21 21:21:58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鼓山灵源洞喝水岩风景区有著名的宋代福州郡守蔡襄榜书摩崖题刻曰:“国师岩”。字体端庄凝重,是难得的书法珍品。同时又是难得的一段历史见证,指出五代时期鼓山涌泉寺第一代住持神晏禅师被闽王王延钧封为“国师”的故事。  

  神晏(863 939),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俗姓李,少修儒业,16岁出家,在卫州白鹿山剃度,又上嵩山具戒,遍参杖锡,拓诸禅关,大悟大彻,后参福州雪峰寺义存禅师而得法。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建鼓山涌泉寺,具“香花百戏”,请神晏为住持。因此神晏为鼓山涌泉寺的开山之祖。乾化二年(912年),奏赐紫袈裟,赐号“定慧大师”。王审知逝世后,其子王延钧袭位建“闽国”,加封神晏为“广辩圆觉兴圣国师”。后代人遂称神晏为“兴圣国师”。神晏国师于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圆寂。著有《鼓山神晏国师玄要集》1卷。  神晏既为涌泉寺的开山祖师,有许多故事。比如说,王审知请神晏离开雪峰寺时,其师义存谆谆教诲“一支圣箭直射九重城去了”,对神晏表示信赖和鼓励。神晏到鼓山后,没有辜负师父的重托,把鼓山的“方丈室”竖匾为“圣箭堂”。在圣箭堂前,神晏和王审知还分别各植一棵铁树。以后铁树开花,金黄色的花序,毛绒绒的十分可爱。  

  据说神晏不住在“圣箭堂”里,而是“移居”灵源洞的喝水岩,诵经说法。这里有个“顽石点头”的故事。他觉得灵源洞溪流的水声太大,有所影响,大喝一声“呔”,溪水竟从地下往东流去了。所以现在此处叫“喝水岩”。是大“喝”一声的“喝”。神晏大声一喝,水也听话。真是鬼神莫测。“喝水岩”留有许多有关这个方面的摩崖题刻,如:宋太祖第四子秦王赵德芳的九世孙赵与滂和闽安镇官四明,在灵源洞的东向,刻有《晏国师喝水岩》诗:“古砖出唐井,豫谶国师名。于此坐禅处,喝回流水声。”据民间故事集《白塔和乌塔》说:有一次,神晏正在喝水岩坐禅,报说王审知驾到。神晏依然故我在念念有词。王审知大怒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竟敢如此无礼?”神晏仍然闭目不答,却冉冉升起,停在半空。王审知大惊,请求恕罪。遂成知己至交。这只是故事而已,不合于事实。想神晏在雪峰寺的时候,王审知是用“香花百戏”将之请到鼓山来的。两个人的关系就已经非比寻常。即使神晏在参禅,也不会傲慢到如此的程度;王审知既把神晏请到福州来,也绝不会这样蛮横地对待他。不过是后来人编编故事罢了!在鼓山,王审知和神晏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说,在十八景地区,有卸甲岩,据说是王审知拜访神晏,命令随从卸下盔甲的地方;古道中有更衣亭,据说是王审知拜访神晏必在此亭里更衣后,步行参访,表示尊敬。王审知崇佛,他对神晏尊敬有加,经常到涌泉寺参访神晏,这是可以理解的。

  神晏于天福四年六月十一日圆寂后,也是王审知亲自选择墓址,建墓塔,葬在今闽侯县桐口沙溪大家山。显德四年(957年),涌泉寺僧众,梦见神晏国师说,要回到鼓山来,于是第二年迁归鼓山涌泉寺,今称神晏国师墓塔。有趣的是,神晏葬过的桐口沙溪旧址,竟是一块风水宝地。《鼓山志》写:“晏国师葬桐口之沙溪,以显德五年迁归鼓山上方。后第三代了宗大师迁化,以乾德五年复葬于国师塔之旧址。”但有一尊无头公案却因此凭空而起,原来是到了宋绍兴十年(1140年),宰相李纲“暴得疾”,薨于福州楞严精舍。十二月十四日,李纲的胞弟李维,奉旨葬事,把李纲葬在福州怀安桐口大家山的地方。当时营葬的时候,曾迁走了宗大师的墓塔。后来人不知就里,以为是神晏的墓塔,纷纷表示不平。在喝水岩至今还留有一段诗刻:“如何神晏塔,移作李纲茔。见说山中石,不平空自鸣。”不实之词,事出有因。看来人们对神晏国师的感情极富有倾向性。

  (林国清林荫予)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