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联话福州
2006-09-08 16:07:4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攀桂天高,忆八百孤寒到此莫望修士苦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
 
  

  这是林枝春主持福州鳌峰书院时题写的楹联。

  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教育机构。唐开元十一年,唐玄宗要求创办丽正书院,于是有了“书院”这个名称。当时书院是作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到了南唐白鹿书院设立,才正式成为教授学生的场所。宋初,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山的岳麓书院、南京的应天书院、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并称海内四大书院。加上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江苏南京的茅山书院,有海内六大书院的称号。书院绵延千年之久,直到清光绪末年,科举废止,才把书院改为学堂。

  福州原是滨海偏僻之地,自宋室衣冠南渡以后,文化逐渐发展,与中原相似,有了“海滨邹鲁”的美誉。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文化教育自然成为全省的中心。一些书院,办在福州,实际上是全省性的。

  明代福州西门的共学书院就是当时全省最大的书院。到清康熙二十四年,总督王国安、巡抚金铉,将共学书院修建扩充。康熙四十一年,巡抚李斯义再次组织修建共学书院。康熙四十六年,鳌峰书院在于山北麓的鳌峰坊成立,是福建书院的后起之秀。

  福州书院的发展,也是此起彼落。到清代,形成著名的省城四大书院:鳌峰书院、凤池书院、正谊书院、致用书院。其中鳌峰、凤池两家书院(如图),是教育生员和童生的。正谊书院是教育举贡的。致用书院兼教举贡、生员。

  除省城四大书院外,福州较出名的书院还有越山书院,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建,院址在今北大路三角井附近北库巷,有讲堂5间,斋舍50余间,附属祠庙等。书院藏书集中于文昌阁,藏书400多种,5000多册。  此外还有龙光书院,在东门内澳桥下,道光十年设立,是八旗总官学,专为驻福州的满族人士而设。

  比较特别的是正音书院。因为福建方言较多,沟通比较困难,雍正六年时在福建各州县设立正音书院,学习官话(当时称普通话为官话),但没有多久就停了。

  清同治十二年,王凯泰任福建巡抚,认为闽中缺少专门研究经史的书院,就参照浙江诂经精舍、广东学海堂的规制,在福州西湖旁的西湖书院,设致用堂,同时建筑一所十三本梅花书屋。次年,正式称为致用书院。到光绪年间,因西门外地势低洼,屡次遭受水患,就移建在乌石山范承谟祠堂左边。

  据《荆湘近事》记载:“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山,受业者,号曰山长。”因此,书院院长也叫山长。致用书院的首任山长,也就是院长是林寿图。林寿图,字颖叔,号欧斋,闽侯人。清文宗咸丰十年前后在世。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林寿图爱写古体诗,著有《黄鹤山人诗钞》十八卷等,据说都是讽刺时政的诗,所以并没有出版。

  在致用书院30年的历史中,山长只有林寿图、郑世恭、谢章铤三人,但是培养了不少人才。如史学的张亨嘉,清末担任过北京大学监督。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