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联话福州
2006-09-04 16:13:02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邺中七子论才敌 海上三山得气多

  这是林则徐的一个诗对。邺中七子,指当年在吉庇巷福建修志局中的七人。

  吉庇巷是南后街的第七巷,也是七巷中最南侧的一条巷,此巷横穿于南街和南后街之间,西接学院前,东连津泰路,过安泰河就是朱紫坊。

  在城市发展中,吉庇巷也经历了改造、拓宽,从小巷变成支路,古巷人家许多成了沿街店面。吉庇巷和西面的光禄坊,也就连成了一条路。

  吉庇巷,俗称“急避”。据说宋代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以前他落魄时羞辱过他的人,感到不好意思,就急忙躲避,就称“急避巷”。后来以谐音改为“吉庇巷”。

  传说,家住吉庇巷的一个穷秀才,叫郑性之,家境贫寒。有一年,又到寒冬腊月祭灶的时候,家里却没有钱买祭品。早上,郑性之硬着头皮,到巷口卖肉的店里,求老板赊点肉。正好老板不在店里,老板娘看着郑性之可怜,颇为同情,就赊了点肉给他。

  郑性之高高兴兴把肉拎回去煮了。谁知道,那肉店老板回店后,知道老婆把肉赊给穷秀才郑性之后,满肚子不高兴,就冲到郑性之的家里,把刚煮好准备祭灶的猪肉夺了回去。

  郑性之当然也生气了,哪有这么欺负人的!但是没办法,谁叫自己穷呢。他只好在纸上画了一匹马,好烧了祭灶。想想又不甘愿,就在那纸上题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心情:“一匹乌骓一只鞭,送君骑去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穷秀才郑性之虽穷,却有志气。他发奋读书,终于在嘉定元年考了进士第一,后当到观文殿学士。闽安镇的迥龙桥,有他重修桥时留下的碑刻。

  当年郑性之穷困潦倒的时候,受到一些势利小人的欺负。而当他衣锦还乡的时候,一些人心中有愧,担心受到报复和羞辱,自然要急急忙忙躲避。据说那肉店老板就是感到无颜见郑,急避到暗处,成了“急避巷”得名的一个来由。

  明代将巷名改为“吉庇巷”,反映了巷间人家祈求吉祥如意,庇境安宁的良好愿望。

  郑性之是年幼随其祖父迁入省城居住的。巷里郑姓,后来逐渐迁走,近代仍有长乐人居其内。安徽巡按使李兆珍回闽,曾入巷探望姓李的乡亲,而福建法政学堂教授董子已也住巷内。董家与李家姻亲,李的故家,便是郑的祖居之地。郑宅的北侧,过去有宋理宗御书“拱极楼”碑。

  吉庇巷内的谢氏祠堂(如图),为明代民居,民国时是“福建省学生联合会”的会址。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