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莫忘榕东几古巷
2006-09-04 16:21:30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素有“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美誉的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是我市历史文化重要街区一部分,它以其特有的江南园林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异彩纷呈。

  然而,笔者认为,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远非三坊七巷和朱紫坊所能涵盖。自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晋安太守严高建子城起,子城虎节门外至安泰河一带就有百姓聚居。至唐末、五代初(901———908年),王审知创立闽国后,大力发展经济,政局较稳定,促进了人口增长。为“守地养民”,王审知在子城的基础上扩建罗城、夹城为王城,使虎节河以南、安泰桥以北的地方都变为“城里”。之后,王审知还对全城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城里”除官吏居住外,还让百姓按规划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围以高墙,称之为坊,这便是著名的“三坊七巷”与“城里”其他坊巷的雏型。

  众所周知,“三坊七巷”多为官宦名流的豪门巨宅。那么,既让百姓入驻“城里”,于是就出现了同在“城里”,又与“三坊七巷”遥遥相对的许多坊巷。“三坊七巷”是南街(今八一七北路)西侧几条较著名的坊巷,南街东侧的坊巷,随着旧城改造的深入,旧貌即将被湮没。那里的坊巷,其原有的民居,现大多为新建的大型建筑取代,只有路名使人们依稀还记得它们的名字。为此,笔者把南街至屏山东侧的几条古巷在此重提,以免后人遗忘。

  妙巷原名“庙巷”。以巷内有万岁寺和祀王审知旧部“古灵陈”开基始祖陈檄的“古灵陈祠”得名。因年代久远,方言谐音演变之故,而有今日之名,但已失去原来巷名的涵意。过去,妙巷口鱼丸店的鱼丸,可与塔巷的永和鱼丸店的鱼丸媲美,是老福州品尝鱼丸的又一好去处。妙巷长顺斋布鞋老铺的布鞋,由于选料考究,工艺精细誉满榕城。不少老福州买布鞋,常不辞路途遥远前往该店购买。解放初期,海外归侨返榕时,都会到长顺斋买几双布鞋带往异国他乡。巷内还有鼎鼎有名的三友斋看命馆。巷后可通达贤南河墘,那里有大世界汤池兼菜馆,是人们消疲劳、尝美食的一个方便所在。

  花巷原名“使旌坊巷”。此处因宋代居于巷内的李官为漳郡太守,乡人以巷中出此人物而感到荣耀,故名。俗称“梅枝巷”,又以巷内通百花务(向花农征税的机构),故又称“花巷”。过去,在花巷口今利众眼镜店处有远近闻名的花生糕店。因花巷口还有鼎日友肉松店之故,曾使花巷成为肉松的代名词。笔者孩提时,常在叔父闲暇之时,与他套近乎、撒娇,要叔父带往花巷口买花生糕吃。叔父往往在满足笔者口欲之后,顺便到肉松店买些肉松带回,供全家佐餐。巷内还有松岁夷皂厂和名为“尚友堂”的基督教教堂。至今每逢礼拜天,那里常是车水马龙。目前花巷口的牌坊已不知所踪,尚有教堂和品日有、立日有、鼎日友等数家肉松店在巷内营业,人们还可看到古巷的旧影古韵。

  石井巷宋大观年间郡守李畸建。以宋庆历年间,提刑苏舜元在左一坊凿一石井而得名。此巷巷首与花巷巷尾相接。在两巷交接处还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南营巷,与东西走向的花巷、石井巷成丁字形格局。过去福州有句民谚:“花巷去南营,行当这样走”(指凡事皆有规矩)。一些老福州去津泰路购物时,为避免拥挤,常取道花巷转南营巷这条古道,不失为便捷之路。

  锦巷此巷古时因巷首有里社署“通贤境”,因而名“通贤境巷”,简称“境巷”。因方言辗转演变之故,变为“锦巷”。此巷巷尾有一巷与之九十度相接,这便是横锦巷。过去,这一带商店林立,十分繁荣,故锦巷过去曾名繁荣巷,横锦巷曾名繁荣横弄。

  此外,还有因北宋宣和年间,巷内住有官为秘书的陆藻、陆蕴两兄弟而得名的秘书巷(又称篦梳巷)及织缎巷、五显巷、花园巷等。这些古巷,历史久远,名人辈出,文化资源丰富,它们像绿叶衬托红花一样,使福州这座古城更典雅端庄。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