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福清古牌坊探趣
2006-09-11 15:47:06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牌坊主要位于宫殿、庙宇、陵墓和主街道的起点、终点或交叉点等处,形似门洞,上刻文字或图案,是封建时代用以夸耀科第寿考和表彰忠孝节义、宣扬礼教的纪念性建筑。

  建造牌坊是为了旌表儒教价值观所认定的优秀人物、功成名就之士以及贞烈妇女,以供后人瞻仰效法。它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明清时达到巅峰。坊大致分为功名坊、孝义坊、百岁坊、贞节坊等。古牌坊与民居、祠堂并存,共同构筑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福清境内的古牌坊以明、清两代居多。经过漫漫岁月长河的消磨,现在牌坊已剩寥寥无几,且多被破坏。据清乾隆年间编纂的《福清县志》记载,福清自宋代以来共建造了89座牌坊,有50座在乾隆以前被毁坏,另有39座乾隆以后尚存,其中“节烈坊”有26座。据考证,仅海口镇,当时就有恩荣三世坊、熙朝进士坊、百岁坊、给谏坊、豸绣坊、科甲世美坊、忠烈名臣坊、明经进士坊、韦布回天坊、文远坊、文介坊、二少方伯坊、东南名将坊、保障东南坊各1座,节烈坊3座。遗憾的是,目前福清的古牌坊只有9座。这9座古牌坊中,绝大多数遭到人为破坏,个别还面临被拆毁的境地。

  现在让我们去领略仅存的9座古牌坊。或许你从古朴的坊石、清晰的题刻中,仍可体味出往事的沧桑、岁月的余温——

  功名坊

  明、清两代,立牌坊似乎成为人世间最高的荣耀。很多人想通过立功名坊来昭示家族在闾阎里巷的显赫地位,也想通过这个载体,缅怀追思那些在历史发展中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这种古牌坊较常见,建造形制也较大。

  从建造规模来看,此类古牌坊当首推位于城区利桥街东端、与瑞云塔遥相呼应的“黄阁重纶坊”。该坊是为纪念叶向高两次入阁主政,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建成的。全坊由一色黛青色花岗岩构成,仿木楼阁式重檐四坡顶。通高10.07米、面阔4柱3间约11米,进深3柱两间约3米。牌坊门洞跨街,门额为巨大月梁。梁双面均浅浮雕鳌头、牡丹、双凤等图案。梁下有透雕神鳌的雀替承托。梁上置青石雕隔扇,双面镂空透雕人物三组。中组内容为抚琴、弈棋,透雕人物僧俗神态各异,袍履、须发分明。隔扇上方为诰封牌,列叶向高、叶父朝荣、叶祖广彬、叶曾祖仕俨四代诰封官衔。牌上用柱头枋,双面有浅浮雕。枋上置匾,横向阴刻楷书“黄阁重纶”四字。牌坊顶楼面宽一间,进深两间。楼阁中竖立牌匾,署“恩荣”二字,匾周镂刻飞龙,匾左右一组斗拱,承托横梁正檩。坊顶正脊中置宝葫芦,两端为神鳌衔脊。次间门洞略低于明间。12柱分立石台上,台高0.33米。柱间仍施月梁,梁双面浅浮雕鳌头,下由镂空雕刻的雀替承托。下层进深两间。柱间镶嵌青石镂空透雕隔扇,隔为前后间。透雕分别为渔、樵、耕、读。前后檐柱间也各镶青石透雕隔扇作为门面。透雕分别为“苏武牧羊”、“杨震拒金”等历史故事。三间出檐,高与明间诰封牌齐。上层阁楼,阔仅为次间一半,深一间,略有收分。用6柱,立于下层楼顶。柱头用坐斗、叠斗。承额枋,出头刻作三卷云头。枋下施弓梁,山面中柱用插斗拱两跳,出跳耍头,承雨盖。三面出檐,全高与坊齐。屋脊一端插入柱中,一端刻卷云向上翘。

  整座牌坊结构匀称、间隔有致、精雕细刻、巧夺天工,为福清市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坊。古坊虽经受三百多年风雨剥蚀,仍保存完整,这对研究明代以来劳动人民创作的石刻艺术和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85年10月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阳下镇西亭村的“两京文衡坊”,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为花岗岩结构,四坡顶,高约4米、宽3.8米,两柱单门,柱围1.6米。四坡顶正脊中央悬一石葫芦,两侧柱顶各立一只石狮子。坊的正面横匾阴刻楷书“两京文衡”四字,并竖刻阴文“巡按福建监察御史胡文静、知府汪文盛、知县陈逅,为戊辰进士、河南道监察御史陈伯谅立”。背面横匾上阴刻楷书“恩封豸史”四字,竖行阴刻楷书“建于明嘉靖丁亥年”。该坊乃表彰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荣登进士的阳下人陈伯谅而立,距今虽497年历史,仍保护完好,石匾上的字迹清晰。碑坊将建筑、书法融为一体,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1987年11月23日被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进士坊

  “进士坊”属于功名坊。福清目前仅存两座“进士坊”。皇帝“恩准”进士在其家乡建造光宗耀祖的“进士坊”,加强了双方在感情上的联络,也让这些人更忠诚地为统治者效力。

  位于龙田镇上薛村的“进士坊”,乃赠南京户部主事薛士亘,于明朝天顺年间,由其子薛世晅进士及第时建造的。原在村南面坊下墓地段,后移到村西边。原高5.5米、面宽5.5米,三层结构,二柱单门。原顶部有“敕赐”二字石匾额,已不存。中层刻有“明朝南京户部主事薛士亘立”字样。两望柱原镌刻楹联,已不存。立柱底部原有一对石抱鼓,现亦不复存。该坊造型古朴、简练大方。1961年被汽车撞毁,1981年重修时加高至7米余、加宽至7.5米,现改为上薛村村门。

  位于海口镇坊里村的“进士坊”,为表彰明代进士、里人俞璟而建造。该坊花岗岩结构,2柱单门3楼,高、宽各约5米。横匾阴刻有“广东按察司佥事前河南道监察御史俞璟”字样。横匾有阴刻“进士”二字,横匾上有阴刻“恩荣”二字。该坊整体由多块巨大的花岗岩垒叠而成,接缝严密,浑然一体,结构错落有致。遗憾的是,该坊现被一村民独家“保护”起来,坊下被砌上石墙并围成一间住房,所幸的是该坊总算完整地保存下来。

  贞节、节孝坊

  “贞节坊”、“节孝坊”在福清共存三座。它以冠冕堂皇的形式,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残酷迫害包装起来,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能有效地诱惑女性自我戕害。透过“贞节坊”、“节孝坊”,我们似乎还可以隐隐感到在沉重石块压榨下女性的痛苦呻吟。在今天看来,“贞节坊”、“节孝坊”虽然不再是坊主的“荣誉”,但当后人面对这些不但在肉体上尤其在精神上残害女性的证物时,很容易感受到封建社会陈腐的意识形态。

  位于海口镇隆中村的“节孝坊”,为花岗岩结构,高4米多、面宽5.8米左右,4柱3门3楼(楼顶已不存)。望柱前后侧有夹柱石固定,明间、次间横匾正反面分别刻有浮雕鹤、龟、马、鹰、“双龙嬉戏”等图案,雕刻精美,惟妙惟肖。可惜的是,该坊现也被一村民“包围”在住宅内,坊顶的石雕早已荡然无存。

  位于海口镇南宅村的“贞节坊”,为花岗岩结构,虽然造工较粗,但显得古朴、威严。该坊4柱3门3楼,望柱前后侧有夹柱石固定。通高约5米,面宽6.3米。正面横匾上有阴刻“贞节流芳”四个遒劲大字,下方有上浮雕“双龙嬉戏”图。难得的是,该坊台基就置于地面上,而没有深埋地底。整坊布局大方,粗犷而不随意。

  位于城头镇城头村的一座古牌坊,是去年作者考察时首次发现的。它矗立在城头村委会附近。该坊4柱3门,面阔4.96米、高4.15米(不含葫芦顶),明间宽2.40米。横匾上留有“文革”期间书写的“为人民服务”字样。坊上原有两个葫芦顶,其中一个被毁弃在路边,葫芦顶高0.63米。整坊制造虽然较粗糙,但能较好保存下来实属难得。据介绍,该坊是在“文革”期间被村民砌成民宅的墙面。

  在镜洋镇下施村甘厝自然村原有4座古坊,现仅存一座“节孝坊”屹立于山边草丛中,其余3座毁于上世纪80年代。该“节孝坊”为青色花岗岩结构,面阔4.61米,明间2.38米,两次间均为1.62米,通高6米左右,4柱3门3楼,葫芦顶。明间上方花板有“双龙戏珠”图、镂空人物图,两侧有颜体对联曰:“志矢柏舟操比松筠光女史,谋贻荻训阴垂兰桂荷纶褒。”上左有颜体文字曰:“玉埔村故儒士谢昌建发妻北张江雪宋坊。”上右有颜体文字曰:“清咸丰七年岁次丁已仲夏礼部题请旌表”。次间上方左右分别有凤凰图、麒麟图,两侧亦有颜体对联曰:“贞节著芳徵纲常砥柱,孝慈昭懿德闺阁仪型”。

  这座“节孝坊”除了镂空人物稍被破坏、左右次间上方横梁丢失以外,其他完好无损。因它长期隐没在草丛中,未曾被人发现,故鲜为人知。它与周边景点连成一气,别有一番风味。如今,由于四周开山取土,这座牌坊即将面临被铲除的境地。

  人瑞坊

  古代纪念牌坊,所彰扬的无非忠孝节义。官宦人家以职位科第为荣,普通百姓别无可夸,仅仅因为活得长久也能立坊,实则一种自豪。

  位于镜洋镇琯口村中街的“人瑞坊”,是为纪念耆老潘月三103岁而建于乾隆年间的。该坊4柱3门,面宽6.82米,高近8米。坊上除刻有“圣旨”及“升平人瑞”字样外,还刻有多处人、物造像,图案活灵活现、情趣盎然、生动传神,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独具匠心的艺人对不同物象分别采用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手法,刀法精巧,技艺娴熟。此坊人、物虽然众多,但主次分明,安排得体,显得繁而不乱。它既是一座高大的古代建筑,又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凝聚着前辈艺人的心血,显示了福清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该坊明间正反面上方横匾各有“乾隆五十四年福清县潘月三现年一百三岁题请旌奖建坊特恩赏给内币纹银一十两正上用酱色大缎一匹”字样。牌坊结构匀称、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据当地老人介绍,坊顶原嵌有石狮造像两尊,“文革”期间被盗后散轶民间。

  该坊虽历经两百多年风雨,仍保护如此完好,实属罕见。由于有关史志对该坊均无记载,亦无背景资料可考,故显得较为神秘。该坊的发现,为研究福清古代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和建坊史提供了有力佐证和翔实史料。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