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古代道教金丹术在福建的发展
2006-08-03 22:47:48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建金丹术历史悠久,据《史记》载,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时,我国就有了原始金丹术,不久随炼丹术士相继入闽而由中原传入八闽大地。

      早期自中原入闽的炼丹术士首推何氏九兄弟。据推测,九仙是从山东而下,经皖、浙、赣,由闽北古道入闽,经由闽县(今属福州)福清而至莆田,最终选择仙游九鲤湖为落脚点,从事炼丹制药活动。福州于山(亦称九仙山)上的九仙观、仙游县的名称及九鲤湖皆因此而得名。至今于山和九鲤湖仍保存有九仙炼丹的炼丹井、丹鼎和丹灶等遗迹。何氏九兄弟传之入闽的炼丹术,其内容和技术水平都反映了当时炼丹、炼金活动的最高成就。

      早期方士在福建境内的炼丹活动,有不少散见地方志。据《福鼎县志》载,古代著名方士容成曾栖于太姥山炼丹。《福建通志》载,曾任南昌尉的江西人梅福,也至南平等地从事炼丹活动。随着东汉末年道教的创立,早期的神仙方术衍化为道教的修炼方术,神仙方士也逐渐化为道士。道教为达到肉体长生,羽化成仙的目标,极为重视修炼方术。金丹派道教则把服食人工炼制的还丹、金液作为成仙的重要手段。原始金丹术一跃而成为道教金丹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江南一带相对稳定,不少道教金丹家纷纷南迁入闽,著名的人物有左慈、葛云、郑隐、葛洪等。这个时期是道教金丹术在福建传播与发展时期。魏晋时期入闽炼丹的道教金丹家中,值得重视的是东晋著名金丹大师葛洪。葛洪一生遍游名山大川,访师学道,从事炼丹活动,著书不辍。他的《抱朴子》内篇中写有《金丹》、《黄白》等20卷,是现存最完整、最系统、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一部金丹术经典。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上述几位著名金丹家入闽外,还有魏人王子骞、张湛、孙淖及胡氏、李氏、鱼氏、王氏等赴武夷山修道炼丹,盛况一时。宁德霍童山、福鼎太姥山、泉州的清源山、政和的洞宫山、崇安的武夷山、福州的道山、于山、仙游的九鲤湖等,都有古代炼丹术士炼丹制药的踪迹。在八闽大地上,因炼丹家炼丹活动而得名的山川更是不计其数,仅《崇安县志》所载,在其县境内就多达七八处。    当时福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道教在福建发展规模和速度有限。从西晋到隋朝,福建全境修造的道观只有4座,从事炼丹活动的主体,多为外省籍入闽道士,闽籍道士擅长金丹术不多见。据陈衍编修的《福建通志》载,仅有晋时人衍客。福建道教金丹术经过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发展,在唐宋时期进入鼎盛时期。经过几十代金丹家探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材料,为后来金丹术奠定了基础。另外,唐宋国力最强,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为金丹术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再次,道教在政治上得势,金丹术深受唐宋两朝帝王的推崇,奉道教为国道,确认道士为宗亲,诏令全国各州郡普建道观,并收集纂修天下道藏。崇道政策推动了道教金丹术在福建的发展。唐代,福建新修道观13座,其中有被誉为江南建筑之花的莆田玄妙观三清殿。唐代闽中炼丹家十分活跃,入载《福建通志·列仙传》的有蔡如金、章寿、司马承桢等。

      五代时期,道教金丹术备受王审知家族的推崇,服食金丹之风日渐浓厚。王审知死后,其四子一孙无不醉心道教神仙方术,耗费巨资修造水晶宫、紫薇宫等道观,招揽大批道士为其日夜斋醮,合丹制药,企求长生不死。

      及至宋代,福建道教金丹术空前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新建道观达46座,为历代之首。社会各阶层人士竞相入道,道徒人数大增,从事金丹活动的道士人数也急剧增加。《福建通志》收录的有名有姓的金丹术士,宋代人数最多,有白玉蟾、王中正、吴夲等,表明宋代福建金丹术发展到了高峰.随着道教金丹术的兴盛,唐宋时期服食金丹成为时尚。由于道教金丹家炼丹、炼金用的原料含有汞、铅、硫、砷,在加热的丹鼎中被氧化成砒霜,故金丹大药中大都含有剧毒的砒霜,长期服用此等仙丹,必会中毒身亡。唐宋时期,服食而暴亡者不计其数。据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九唐诸帝多饵丹药条载,唐王朝先后有五六位皇帝因服食炼丹药中毒而亡。入宋以来,金丹术招致社会舆论抨击,道教金丹术也开始分化。        

       白玉蟾,闽清人,父亡后随母改嫁雷州白氏,遂改姓白。白玉蟾曾在闽清芹山炼丹,后往返于罗浮、霍童、龙虎、武夷诸山,在武夷山重建止止庵。著有《上清集》、《武夷集》等。白玉蟾提出以精、气、神为核心的内丹理论,对道教修炼方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使福建道教金丹术在宋代后分化为内丹与外丹两大派系。

      内丹术将人身比作炉鼎,以体内的精、气为药物,以意念导引为火候,经过一定的炼养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聚凝,这种融合物就叫作内丹。它主张实行入静调息、存神闭息、运转内气、循环体内、吐故纳新等生理、心理方法,在身体内炼成具有延年益寿的金丹大药。入宋以来,内丹术渐渐引起闽中道士的兴趣和重视,逐渐占上风,成为闽中道教修炼的方术。虽然明清时期福建境内仍有人从事炼丹活动,甚至在民国初年仍有《琴火重光》这类外丹著作刊行。这不过是道教金丹术走向衰亡的回光返照。乃至清代,道教金丹术已沦为江湖骗子诈骗钱财的伎俩,遭到社会唾弃,在福建境内渐渐消声匿迹,最终走向消亡。

     黄凯端 文/图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