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陈靖姑文化在浙南
2006-08-03 22:49:14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闽浙两省山水相连,特别是浙南与闽中地区,同属闽越文化体系。汉时闽越故地上曾有东冶(福州)和东瓯(温州)之称,可见两地历史渊源悠久,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不久笔者看到198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十四奇传》,细看内容,故事的情节和《闽都别记》中陈靖姑传说有许多相似处。该书《内容介绍》写道:主人公陈十四,原是观音手指上的三滴血,后化为红雨降世为民女……该书第一回描绘奇女出世写道:……吃过三日酒,夫妻商量,给爱女取名。葛氏(十四母)说:女儿十三夜半子时生,该是十四日子,应取名陈十四。陈上元说:夜深人静好时辰,应该取名陈静姑。……从此,有人唤这姑娘为陈十四,也有人叫她陈静姑。故事说陈家在福州的临水三村;与奇女为敌的雌雄二南蛇亦盘踞在古田,为祸人间。

     《陈十四奇传》与福州民间的陈靖姑的传说,有十多处相似:都是观音菩萨三滴血降世为民女,出生地都在福州临水地界,父母及师父的姓氏相同,与夫君都出生于同年同月同时,投师时都是由观音身边的神祇护送到师门。两者一名陈靖姑,一名陈静姑,音同字不同,只有一字之差,自幼聪明好学,皆立志学法除妖。两者投师后勤学苦练,深受师父的喜爱,都学到了师父法术的精华。两者满师下山后,一路除妖灭怪,拯救落难男女,并与之谊结金兰,共扫妖孽。都曾深入皇宫后苑追杀蛇妖,并救活众多后妃。都心系百姓,不顾自己身怀六甲,为民祈雨,救民于水火。祈雨遇难时,都赖草席与鸭子而得救。两者都为除妖没怪,祈雨救灾而亡。尽管两者的传说在细节描述上有所不同,但陈十四传说中的故事梗概,大体与《闽都别记》中陈靖姑的事迹相同。陈靖姑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三山志》、《闽都记》、《八闽通志》、《福州府志》、《福建通志》及福建诸多县的志书都有记载,历代帝王对之也多有勅封。清代乾、嘉之际,陈靖姑的故事就被收集进《闽都别记》。

      陈十四的故事,作者叶中鸣先生在其书《再版前言》中云:1961年10月间,有人在浙江省第二次民间文学座谈会上介绍了这一故事梗概和在浙南流传的情况。1979年春,他将这个神话搜集整理出来。该书于1983年7月出版。在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直至美、英、法、日等国家,只要有福州十邑乡亲聚居的地方,都可以见到陈靖姑传奇传播的痕迹。陈十四夫人的信仰,除浙南以外,其他地区还没有发现。可见,临水太后陈靖姑在民间的影响远比陈十四夫人深广。

      浙南一带陈十四夫人的神话,来自晋干宝《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这是一则幼女斩蛇故事,说的是猎户之幼女李寄,勇敢地杀死了一条危害乡民的大蛇,为民除害的故事。这则故事开始是以民谣、口头讲述形式在浙南乡村流传。从东晋至唐末数百年间,民间鼓词说唱艺人,吸收了由闽北传往该地的临水夫人陈靖姑的传说,并以此为故事素材,通过张冠李戴、以讹传讹手法,使李寄斩蛇故事向陈靖姑故事靠拢,直至将陈靖姑的故事梗概移植到李寄身上。经过长时间加工、充实与发展,使李寄斩蛇故事,在情节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李寄斩一条蛇,演变为雌雄两条南蛇,李寄也被易名为陈靖姑、陈十四,使之失去其原貌。

      而在故事的主线上,又打上了陈靖姑的烙印,成为临水夫人陈靖姑故事的再版。笔者以为,浙南的陈十四夫人信仰,源自福州临水奶信仰。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