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别出心裁的古建筑命名
2006-08-28 16:25:44  作者:郑寿安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一幢楼房、一间房屋、一座庙宇,其名字的雅致、含蓄与别出心裁,不仅会为该建筑增辉生色,扩大影响,而且令人浮想联翩,启迪良多。福州市古建筑中确有多处这样独树一帜的命名。

  “借借室”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洪塘江中,以宋时石塔为中心,建起了一座寺院曰金山寺。这里景美境幽,远离都市,少尘嚣,宜读书。因此,古有许多学子到此“投斋借室”读书。但由于建于江中,金山寺屡被洪水冲毁。最后一次建寺是1934年。寺院的前一座阁为观音阁,后面一座楼为大悲楼。大悲楼左右各建一斗室。左室为“怡怡斋”,相传是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张经的读书处,门上自撰对联曰:“楼间几层摩日月,江湖千古集衣冠。”右室为“借借室”,是明隆庆初年莆田学者林兆恩寄寓读书处。他也在门上自署对联曰:“山川寄迹原非我,天地为庐亦借人。”无论是“怡怡斋”或是“借借室”,这两处建筑的命名都给世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与记忆。“投斋借室”也缘此而来。事实上,果真有学子步后尘而来。明代翁正春和曹学佺先后来此投斋借室,埋头苦读。后来,前者高中状元,后者中了举人,皆累官至礼部尚书。人们都说,这是“借借室”和“怡怡斋”给他们带来了好运。

  “曲尺楼”福州南后街澳门路上有一座闻名遐迩的林则徐纪念馆。馆内主体建筑是“树德堂”。“树德堂”西侧建有南北花厅。过花厅月门后,有一泓曲折池水。“曲尺楼”坐落在水池之北。为何此处楼房叫“曲尺楼”呢?原来,“曲尺楼”由两楼两层木结构的楼房成“曲尺”形建起来的,一座坐北朝南、一座坐西朝东,两者相邻相接,像古代木匠使用的曲尺,因而得名。“曲尺楼”深入院落内,临水而建,静谧幽然,原为林家子弟读书场所。现在改为陈列林则徐生平事迹及遗物、照片等展览厅。“曲尺楼”是因形而得名的建筑,给人以既新颖又别致的感觉。

  枯木庵枯木庵位于闽侯县大湖雪峰寺东南大约200米处。这里有一棵枯木,胸径达十人才可合围,且外嵌中枵,皮脱殆尽。此木虽无枝梢,但根不朽。更奇特的是树腹中空,宽畅如洞,可容十余人之多。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雪峰寺住持是绮建庵于内,故曰“枯木庵”。唐宋文人游历到此,见庵奇特,多留题刻。枯木庵是雪峰寺的发祥地,曾迎来唐僖宗赐法号为“真觉”的义存和尚为修持祖师。

  良心寺“良心寺”位于石鼓名山涌泉寺北侧,海拔700多米的凤池山上。当人们上山时走过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后,仰首就能见到一处悬岩,岩下是一方约240多平方米的石坪,人称之为“白云洞”。明万历年间,僧人悟宗看中了这方宝地,“倚岩为屋,以石为瓦,叠石成洞”,建起寺庙,命名它为“良心寺”。“良心寺”的命名大概有主观原因和客观效果吧。它不知是悟宗本人发现了良心,才修建起此寺;还是世人见了此寺遽然会检点起自己的良心与行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该寺命名的缘由起因,现在固然成了谜,但它的名字确实令人深思。白云洞是风景绝佳之处,常有云雾缭绕,百鸟啼鸣。“良心寺”周遭山崖上有多处摩崖石刻,还有一条“千盘凭鸟道,百折下羊肠”的险道经过这里,给攀登者平添几分勇气与兴趣。

  第一山房普天之下,敢称“第一山”者,肯定有它的奥妙和独特之处。福州乌石山天皇岭东北麓,一处石壁上刻有相传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三字行书;在鳞次台的崖石上刻有光绪十一年(1885年)同安举人林材书题的“第一山房”四个字。第一山房是就坐落于此,为邑人所建,其名失传。昔时登上屋旁鳞次台,可望古城中屋宇鳞次、都市繁华,美景入眼,故有诗云:“榕树千村春到眼”,“海天万里望中收。”地灵人杰,宋状元黄朴曾居此,并题诗于石:“祖居山下自唐迁,故老相传七百年。若使儿孙能守分,免教沧海变桑田。”革命前辈邓拓也曾在此度过少年时光,并令他记忆犹新。在山房旁石壁上刻着邓拓1963年题写的诗一首,诗曰:“当年风雨读书声,血火文章意不平。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岁月有穷愿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如今,第一山房辟为“邓拓纪念馆”,供后人瞻仰与缅怀先贤。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