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闽海神州 勇献艺术鲜花的蒲风许步书
2006-07-25 16:15:51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蒲风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崛起的、新诗歌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也是那个年代最活跃、最有成就的新诗歌作家之一。

       的确,那个年代似乎还没有别的作家像蒲风那坚持新诗歌创作,像他那样创作数量如此之多、风格独特的新诗歌作品。

      今年,在纪念蒲风诞生95周年的日子里,只要留意他的一生创作、他的一生革命活动,细读他的《茫茫夜》、《六月流火》、《生活》、《抗战三部曲》、《儿童亲卫队》等代表作,人们不难发现,新诗歌写作显然是蒲风文学生涯的一个侧面。虽然是一个重要的侧面,然而蒲风同时是一个使用多种散文形式写作的作家,又是一位颇有组织能力的社会活动家。当然,蒲风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革命家,他的重要性在于:蒲风不仅以自己众多的优秀作品,以自己个人风格的特殊魅力,而且以不受传统规范约束,敢于破旧立新,大胆尝试,体现了新诗歌运动的自由精神与战斗风貌。正如他所说:"但愿诗人不要纯是诗人,同时应更是一个斗士。"

     1932年9月,由蒲风、穆木天、杨骚、森堡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的致力新诗歌运动的团体。它的任务是:推进新诗歌运动,致力中国民族解放,保障诗歌权利为宗旨。研究诗歌理论,创造大众化的诗歌,以及介绍世界各国的新诗歌。蒲风成为活跃于新诗界的"轻骑兵"。1934年冬他赴日本,与在东京的林林、雷石榆、魏晋等人,于1935年7月创刊《诗歌》,主持编发新人新诗,刊发研讨新诗的音乐性,介绍海涅、惠特曼、马雅可夫斯基等诗人的作品,该刊1936年4月被日本政府禁止。1936年夏,蒲风回国,7月到青岛,又与王亚平、袁勃创刊《青岛诗歌》,并在《青岛诗歌》上开辟《诗歌周刊》副刊,提倡诗歌大众化。蒲风在这时期积极与同仁合力,开拓了新诗歌运动的新阵地,敲醒了沉默的诗坛,为民众献上了精神鲜花。

      在文艺界抗日救亡运动中,蒲风与诗歌会成员分别加入1936年秋成立于北平的中国诗歌工作者协会,蒲风创作了《茫茫夜》、《六月流火》、《生活》等新诗。这些作品在题材、内容、形式方面有新的开拓。为讴歌保卫上海的抗日战士,蒲风写了《欢迎〈高射炮〉》等诗歌作品,歌唱时代,歌唱劳苦大众,歌颂正义战争,是新诗歌运动的阵容和实力的初次展示。特别是蒲风当时出版了"国防诗歌"《钢铁的歌唱》,在诗集中,蒲风以现实主义的姿态出现,诗文表现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勇敢的一个支流,合着历史的进行曲的拍子奔流前进。

      蒲风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他坚持现实主义的大众诗歌的理论主张,写出一批歌颂民族解放战争的新作,如《游击队》、《抗战三部曲》、《儿童亲卫队》(儿童诗集),讴歌东北同胞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斗争。诗人企盼扬子江、黄河、珠江汇成伟大的洪流,洗涤民族的耻辱,洗涤人民"古旧的灵魂"。这些作品为新诗歌运动迈进历史上空前的全盛期,增光添彩。1939年,蒲风又出版了探索大众化新形式的客音体叙事诗《林肯,被压迫民族的救星》、《鲁西北的太阳》,这些诗作歌颂前线后方人民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重建家国的坚韧意志,语言平白,有的具有民歌情调,有专门研究家撰文认为是新诗歌运动终结期的代表产品。这是蒲风献给我们文学发展史的又一朵艺术鲜花。

      应该说,这股新诗歌流派、这个新诗歌运动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20世纪30年代的诗坛状况,离不开左翼文学运动对文学大众化的急迫要求,更离不开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特定时期的要求:时代风雨拨动了诗人的琴弦,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召唤了一批批年轻的歌者加入这支队伍;时代又给这个新诗歌运动以推进力,新诗歌运动的走向受到时代风标的导引。当然,我们不会忘记被誉为诗歌会的"总干事"蒲风,他无疑是"最热心、最活跃的新诗运动者"。

      我们纪念蒲风诞生的意义,是学习和发扬蒲风的勇献艺术鲜花的精神!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