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德发”南北京果行的兴衰
2006-07-24 07:59:16  作者:林精华 林开榕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清末民初是台江"双杭"地区商贸鼎盛时期,南北京果业占有重要地位。计有永大、建兴、震记、公余、建成、恒成、义成、义山、晋记、徐天霖、德发和义美等12家,全集中在下杭路。其中以"德发"和"义美"两家规模最大,以品种齐全、管理先进而最负盛名,是莆田、仙游商帮,即俗称"兴化帮"的佼佼者。

      兴化帮商人具有勤俭耐劳的传统美德,因莆仙地区地少人多,很多人离家到省城谋生。他们多是先做小本生意,由挑担、摆摊,进而开小店铺到办大商行。靠着"一片铜钱当一块光番(银元)使"的理念,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日积月累,艰难地积聚资金,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他们以诚信为本,招徕四方顾客,生意越做越大,信誉越来越高,有的发展成为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的著名富商,在海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

      "德发"京果行位于下杭路西端,坐北朝南,正中三层,右左两层六扇五间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前店后栈,颇具规模,是福州南北京果行业中的老字号。旧行址历百余年的历史沧桑,至今犹存。(见图)"德发"京果行由莆田黄石镇徐姓于19世纪末在下杭路摆京果、杂货地摊开始发家。他以诚信经营、薄利多销,经十余年的艰苦努力,积累了一笔资金,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创办起"德发"南北京果行。京果行的业务范围广而杂。主要有糖类、粉类、南货类(桂圆干、荔枝干、目鱼干、虾干等)、北货类(木耳、黄花菜、粉丝、火腿等)、土产类(菇、笋干、莲子等);次要的有罐头、蜜饯、糖果、香烟、茶叶、糕饼等;此外还有鱼翅、海参、鲍鱼等高档干货。"货备千百种,供给千万家",货源充足,品种齐全。他们靠期货为周转金维持,薄利多销,以应付期款,保持企业信用,由门市部零售发展到兼营批发业务;他们讲究经营之道,有40字诀的生意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备货齐全,敞开供应;适销对路,薄利多销;保退包换,诚信经营;热情待客,顾客至上。"这一经营宗旨,是"闽商"商业道德的精神所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凡顾客在"德发"京果行购物,伙计(店员)在打包后都要贴上"德发"红色标纸,以区别于其他商家;购买者也以此显示到名店购物的身价。购买"德发货"馈赠亲友,成为官绅及各阶层人士首选的去处。逢年过节、婚庆寿诞、酬神礼佛以至日常居家必需等,人们都慕名到这里采购商品,顾客常年络绎不绝。

      "德发"京果行因经营有术,物美价廉,薄利多销,生意兴隆,获利甚丰。为便利顾客及市场扩大的需求,除在靠近大桥头的中平路口设"德发"分店外,徐姓各房分别在中亭街开"德余",城内南街开"德康"和海防前(今延平路)开"德昌"3家京果商行,连同原有的"德发"合称"四德",盛极一时,有"京果水牛"之美誉。当时,闽侯人方姓得了"红眼病",在中亭街和下杭路也开有"恒泰"、"恒益"、"恒记"、"恒余"和"恒坤"5家京果店,号称"五恒",与"四德"抗衡。因经营不善,营业额有限。"五恒"的业务不及"四德"一家。遂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人们戏称"五恒不如一德"。

     "德发"京果行的第一代创业者,历尽艰辛,生财有道,商绩卓著,信誉日隆,甚得消费者的信赖,在同业中享有声望。老板徐炳华曾被推选为民国三十一年(1944年)福州市政筹备处成立后"福州市商会"常务理事,名噪一时。

      此后徐家各公房的继承人,因不善守住祖业,诸事都假手资方代理人--"掌盘使"替他们当家,不问行务,只管每月凭折向企业领款使用,平时开支无度,透支严重,营业"江河日下",逐渐走向衰落。"德发"、"德昌"两行先后倒闭;继而"德康"也倒盘,东家改由魏兆森、徐天麟合股经营;"德余"也更换由福州师范学校毕业、当过小学教师的莆田人梁天宝接任。徐炳华艰苦创业的"四德"京果行终被淘汰出局。

      硕果仅存的"德余"京果行,自1948年梁天宝接手后,重振雄风,继承和发扬了原有徐姓创业者的优良商业道德和经营宗旨,不改行名,坚守中亭街地盘,运用"转快利钱多"、"货多招远客"和"人无笑脸休开店"的经营理念,对销货方法、进货环节、存货管理、工资待遇、奖惩制度、职工培训等方面进行改革,"德余"又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德余"京果行实行公私合营,梁天宝任福州市食杂公司副总经理。该行一直开业至2000年中亭街拆迁改建为"利嘉商城"后,存在百年历史的福州老字号,才退出商业舞台。

 

【责任编辑:冯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