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福州往事——见证新旧洪山桥
2006-07-24 07:58:06  作者:方炳桂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西乡(今建新、上街一带)人,自古与福州城内的往来联系,就靠洪山桥。如今,人们乘车或步行在宽敞的新洪山桥上,觉得这桥很平常,没有下游几座新建的大桥雄伟壮观。但西乡人每过此桥,感觉截然不同。

      我几次到这里,总爱弃车信步过桥,俯瞰桥下的急流,倾听那哗哗的流水声,然后把目光定格在破旧的"断桥"上。那就是旧洪山桥,置身新桥看旧桥,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旧桥的沧桑旧影一幕幕重现我脑际。

    《洪山镇志》载:洪山桥"明万历六年(1578年)福建巡抚厐尚鹏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总督钟音重修。桥长123·3丈,宽1·2丈;石结构……民国期间重修几次……"这里只对旧桥的建桥史作了些记载,对桥的历史沧桑未有适当的记述。

      我童年印象中的旧洪山桥的桥面铺石板,靠西有一孔是木桥。那是1935年,为提高桥的高度,利于桥下航行采取的措施。记忆中的那段木桥弱不禁风、摇摇欲坠。年少的我是单身独行,走到桥上都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小跑着过去,尽量减少在桥上的时间。后来木桥被台风吹倒,倒桥时好在夜间,发出的巨响声附近村落的人都被惊醒。危桥倒了,西乡人只好望着"断桥"叹气,来往福州城改靠摆渡维持。凤岗里一带的花、果农,则通过横江渡和帮洲渡去南台(台江)做买卖。

      不知过了多久,一座浮桥架起来了。记得桥面是钢架,水上是两艘小浮船撑着桥面。浮桥随着水的涨落而浮动,走在桥上摇摇晃晃的,心惊的程度不亚于当年的木桥。不知为何,许多记述洪山旧桥的资料中,都没有说到木桥的倒塌和浮桥的情况。我曾怀疑过自己的记忆,但是我乡思的一部分,连旧桥的一丝丝细节都刻骨铭心,实在无法轻易地从头脑中抹去。

      历史上的洪山旧桥是一座多灾多难的桥。直到1953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把旧桥改为钢筋混凝土钢架木面结构的桥梁,并有了可升降的吊桥,才初步解决了危桥的命运。那时的桥面宽只有3·5米,两侧人行道各0·75米;能通行一辆汽车,设计载重为汽车8吨,拖车15吨。尽管那时的旧桥无法与今天的新桥比,但人们走在桥上不再怕倒桥,有了安全感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旧洪山桥历史上屡建屡修屡圮。人们无法从根本上找原因,却怪到桥西端的鸡母(母鸡)寺(原洪山小学旧址)。说旧洪山桥像一只蜈蚣;蜈蚣在鸡母嘴下怎能不常常被啄断?如果我祖母在天有灵,一定会说,今天鸡母(寺)没了,所以蜈蚣(新洪山桥)才得以生存。

    《镇志》说新的洪山大桥"1981年10月10日动工,1985年1月竣工,1月25日正式通车"。二十多年来,特别是闽江上几座新桥未建成前,新洪山桥成为西乡人往返城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还成为福州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途。她虽然比不上后来居上的金山大桥等,但她有理由说:"我是老大哥!我的历史贡献功不可没!"

      当初新洪山桥建成,在桥的西头竖了一块刻着"洪山大桥"四个大字的石碑,让过往车辆、行人为之肃然起敬。但新大桥始终没有嫌弃旧桥。旧桥至今仍然横卧在洪江之上,向人们诉说着四百多年的沧桑史。新旧洪山桥演绎了新旧洪山桥街;新街有现代的高楼大厦和新型街市的繁荣;旧街有义新楼菜馆的红烧贴沙鱼、新义兴饼店的"洪山桥光饼真好吃"的古韵传世,"哥俩"各有千秋,各领风骚。在春夏之交的日子里,与几位儿时的同好结伴同行,又过洪山桥。大家站在新的洪山大桥上俯视旧的洪山桥,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感谢市政未把旧桥摧毁,人们期望把她视为文物加以保护,甚至于把她修复,作为旅游步行桥,发出新的光彩,与新的洪山大桥交相辉映。

【责任编辑:冯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