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鳌头山好浮佳气 崎角风微簇野航
2006-07-18 16:18:58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这是严复《怀阳崎》诗中的对句。阳崎就是仓山阳歧,是严复的老家。

      鳌头山是一座小山丘,在阳歧村口,有小溪蜿蜒盘绕,松涛涌动。“鳌头山好”,严复死后就安葬在鳌头山。严复墓建于1909年,是他生前为安葬亡妻营造的。墓碑上刻“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墓台前横屏刻“惟适之安”。墓碑及横屏都是严复自己书写的。墓志铭由严复的儿子请陈宝琛撰写,严复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严复1853年生于福州台江苍霞洲其父的医寓,七岁入私塾读四书五经, 1866年,行医为生的父亲在给人治病时染上霍乱死去,家中惟一的支柱倒下,留下孤儿寡母,生活难以为继,他无法按父辈所希望的那样,一直往科举路上走下去。

      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那年的12月,福建船政学堂的前身“求是堂艺局”对外招生,条件非常吸引人:学生入学后,衣食住全包,每月还发四两纹银的津贴。严复马上就去报名。当时的主考官是钦差船政大臣沈葆桢,沈是福州人,正在为母亲逝世守孝,当时出的考题是《大孝终身慕父母论》。严复面对考卷,想起自己的父亲,不禁悲伤满心头,真情涌笔下,好文章一气呵成。沈葆祯浏览了严复的卷子,看他卷面干净,字又潇洒,情真意切,气势雄贯,感同身受,叹为观止。就这样,严复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为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学生,学的是航海驾驶。经过五年严格的学习考核后,105人只毕业了33人,而严复的成绩在最优等之列。

      严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毛泽东评价他:“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严复把毕生精力倾注于教育救国。他的论文和译著中,影响最大的是1895年翻译的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并定名为《天演论》,宣扬“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希图“救国图存”、“与天争胜”,成为第一个传播西方进化论的中国人,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被推崇为西学泰斗。严复后来又翻译了《原富》、《群学肄言》,还自己撰写《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文章,在《时务报》、《直报》、《国闻报》等报刊发表。

    《天演论》译成后陆续发表,朝野上下,无不赞赏,随即轰动全国,成为学生必读书。用胡适的话说:“‘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而他自己的名字也来源于“适者生存”。

      辛亥革命后,严复成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但袁世凯称帝时,他又态度暧昧地列名“筹安六君子”,成为保守派。严复在福州的故居有三处:一为阳岐村的祖居“大夫第”,清初重建,是严复少年时的故居。二是为他1918年在阳岐村购买的一座房屋,但他住这里的时间不多。三在鼓楼郎官巷,这是他晚年栖身之所。1921年10月27日,严复在此病逝,享年69岁。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