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福州“濂浦炽”与北京颐和园
2006-06-08 20:30:0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濂浦炽"是清末一位曾名动朝野的炽热人物的外号。

     此人生长在江南水乡福州南台岛东端一座历史悠久而美丽的古村落。这座古村落因白龙江支流濂江如玉带环腰而得名濂浦村,又因千年以来林姓族人聚居而称为林浦村。

      这里地灵人杰,历史上群星灿灿,声名十分显赫。如南宋少帝端宗赵昰流亡政权曾在此建过王都行宫。又如明朝林瀚尚书家一族曾在此诞生过"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

      "濂浦炽"是林氏家族中的一员。

      如今"濂浦炽"名未见经传,又查无史料,乡人也三缄其口,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云遮雾障的人物。

      之所以至今还偶有人问起,是因为"濂浦炽"当年建造留下的一座深宅大院,如今在濂浦村依然鹤立鸡群、抢人眼球:在这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一批明、清民宅中,"濂浦炽"大宅院是最显眼著名的。它位于当年端宗皇帝行宫后面,即出行宫至中轴古街往南走不远处。这是一座由三列建筑组成的豪宅,中间一列为主座,左右两侧均为西式建筑,庭院深深。不知从何时起,这座豪宅开始终日大门紧闭,壁垒森严,也和其曾经的主人"濂浦炽"一样,高深莫测。

      不知端底的人们经过此地,都会禁不住地感叹和发问:这是历史上哪个大户人家的宅院呀?

      记得前些年,濂浦村民、林瀚尚书的后裔林萱治先生曾向我多次提及过"濂浦炽"。

      林萱治先生时任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是位颇见功底、颇有建树的史志专家。我时兼任福州城乡建设志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副主编。林主任曾先后三次带我赴其家乡濂浦村,每次经过"濂浦炽"大宅院大门时,总会一鳞半爪地提及其人其事,但总不愿多谈深谈,这可能有悖于他的清廉族风,也与他自己终生的洁癖有关吧。

      生不立传,死不扬恶。斯人已逝百年,大可不必鞭尸三百嘛。我懂得也想把握这个原则。

      "濂浦炽"名叫林寿熙。为准确解读"炽"字含义,我曾特地翻阅字典,其字义解释为"旺盛",组词"炽热"。可想而知,仅此"炽"字,当年要想打造叫响,就非等闲之人、等闲之事了。

      "濂浦炽"生长活跃于清末。他曾是中国当时头号的木材商。

      "濂浦炽"怎么和北京颐和园扯上了关系呢?

       这可引发中国清末的一段历史,又牵涉出了一桩既为乡人撑够面子又丢尽面子的历史事件。"濂浦炽"一生的荣辱兴亡、大红大紫皆维系于此事上。
众所周知,北京颐和园建设可谓多灾多难,几起几落。它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当时称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园林被英法侵略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1888)改名为颐和园。光绪二十一年(1895)工程结束。在1886至1895九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一己祝寿,竟挪用海军经费来修建颐和园。我查史料,光绪十四年(1888)以后,中国海军便不再添置新舰,光绪十七年(1891)以后又停止购买军火。中国海军建设因此受阻。最终导致了那让世人至今记忆犹新、让中国人深感耻辱的历史--中国北洋水师的覆灭。即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至1895年正月二十日止,洋务大臣李鸿章经营约20年,耗资几千万两的北洋舰队全军舰沉人亡、灰飞烟灭。当然其间也不乏当权者决策失误、指挥不当等因素。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颐和园再次遭劫。

      翌年(1901)颐和园重修。正是这次,"濂浦炽"揽上了承包采办造园木材的皇差,参与了工程。据说,当时颐和园的大量修建木材,均由"濂浦炽"采办于福建。

      这次修建后的颐和园,成为今天的规模,拥有耀世的辉煌:作为大型皇家园林,是迄今保留下来的最具风光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拥有世界上最恢宏壮美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拥有东方最精致、最丰富的园林景观。世界著名的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赞叹:一个近乎超人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聚在这里。

      可想而知,"濂浦炽"当年能在中原逐鹿、强手如林中揽下这一单生意,能够从江南僻壤的福建福州跑到北京皇城根儿做生意,并且把生意做到慈禧太后老佛爷的天下第一号建设项目上来,可见是何等的能耐,何等的风光,何等的牛皮!"濂浦炽"从这项工程中发了大财。此时他的事业和名声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是,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两重性,任何事物透支了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濂浦炽"为此却付出了人生最大的代价--生命和声誉,走上了身败名裂的不归路。

      本来嘛,商人重利可以理解,君子爱财也无可非议。但是杀头生意不能做(因为人的脑袋毕竟只有一个,砍了再也长不出第二个来,那时挣再多的钱也是枉然,自己也享受不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过奸商贪官往往贪得无厌,收都收不住。

      精明、贪婪的"濂浦炽"该做的生意做,不该做的生意也做,该赚的钱赚,不该赚的钱也赚,见钱眼开,利令智昏。他在办理皇差时,常常挟带私货,假公济私。正因如此,他给自己掘下了坟墓,埋下了定时炸弹。

在"濂浦炽"案发之前有个插曲。

      就在这时,"濂浦炽"做下了一件轰动不小的善事。也象一些商人一样,赚够挣足之后,想到了公益事业,想到了积德行善。"濂浦炽"发了大财之后,也想报效朝廷,报效社会。他捐出巨资,筹建了北京正阳门。正阳门,俗称"大前门"。它位于皇城根儿的中轴线上,正对着天安门南面,是北京城里最高大、最雄伟壮丽的城门楼。

      至此,"濂浦炽"可谓名利双收,誉满天下了。

      但是 "濂浦炽"走私案终于东窗事发了。他被告发,锒铛入狱。此时颇有戏剧性的情节是,审理他案件的,正是当初介绍他承包采办颐和园木材工程的大臣陈璧。陈大人颇有启发性地审问"濂浦炽":"你是要钱还是要命?""濂浦炽"心有灵犀,他权衡利弊,决心豁出命来,以免落得人财两空并殃及池鱼的不智下场。他当然知道,按照当时清朝律法,人犯若死了,就可结案,不再追究。舍命可保财。于是他选择了吞金自杀,保住了家产,也保下了家乡那座"濂浦炽"深宅大院,并保护了可能受牵连的人。

      "濂浦炽"终于走完了他辉煌而又可悲的人生道路,再一次演绎了曹雪芹《红楼梦》"好了歌"诠释的结局,给世人给后人敲响了长鸣警钟: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福州市园林局  邱泰斌)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