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激情飞扬的红军街
2006-06-26 20:50:40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战火烽飞的年代里,有着特殊地理位置的泰宁县,注定要载入共和国的斗争历史。

      泰宁位于福建西北部,与江西省黎川县交界,一直是闽赣两省物质补给的坚强后方。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指挥工农红军攻陷建宁,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即派红三军团第六师于6月4日乘胜解放泰宁,建立了泰宁县历史上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泰宁党支部,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的版图。

      1932年10月,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率部第二次进驻泰宁,迅速恢复并扩大了泰宁县革命委员会及五个区、30个乡的红色政权,成立了中共泰宁县委,在全县范围内第一次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

      1933年8月中旬,朱德、周恩来率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从江西经建宁东移至泰宁,指挥东方军和江西抚河以东的红军作战,将战线向东推进了几百公里,总部就设在泰宁县岭上街12号的陈家大院内。泰宁由中央苏区的东北门户而改为闽赣两省作战指挥中心……

      红军总部成立于1933年5月,与红一方面军总部合署办公。朱德任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任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政委,叶剑英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杨尚昆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8月中旬,为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两个拳头打人"的军事方针,红军分离作战,总部由江西东移至泰宁。由于总部首长不断排除项英、博古等人的指挥干扰,东方军连续取得了宁化、连城、顺昌、将乐、南平等战役的胜利。1933年底,中央决定撤消红军总部和东方军的番号,朱德、周恩来等首长调回瑞金,各红军部队直属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泰宁作为举足轻重的军事要地,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红军三次进入泰宁,都是驻扎在城西的岭上街。如今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之为红军街。2005年,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百条红色经典线路,泰宁县的红军街赫然在列。

      重温战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走进红军街让人不由心潮澎湃!

      红军街的巷头,有一口"红军井"。并非是红军挖凿,而是因为红军驻扎期间,军民共饮这口井水,不仅红军战士常常为附近的百姓担柴挑水,朱总司令和周恩来总政委也会利用休息时间为百姓汲水,邻近的百姓争相为红军战士和首长们洗衣,这口井见证了战争岁月军民的鱼水情深,至今百姓依然在饮用这口井水,向路人讲诉红军的故事……

      最难得的是在红军街两旁的砖墙上完整地保留了红军当年刷写的标语和文告。"打倒卖国的国民党""武装起来,实行土地革命""拥护苏联,解放全人类"等等。1933年10月7日,朱、周首长亲自率领总部直属部队干部、战士上街清理阴沟、打扫卫生、刷写标语,还参加了"城市清洁运动周"等活动,这些标语就是那时刷写上去的。它使我们相隔70多年后,还能真切地感受当时热火朝天的革命激情。

      红军街巷尾右侧的砖墙上,刷有红军书写的巨副文告。题目是《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官长书》,整副文告宽4.2米,高2.6米,竖写楷书黑字28行,全文665个字。文告内容是深刻揭露了国民党不抵抗日寇,反而同室操戈的丑恶嘴脸,号召刘和鼎部下官兵走到红军队伍中来,共同抗日,保家卫国。
原来当时日本侵略军已经攻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国民党不抵抗日寇,将中国民众置于水深火热境地,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刘和鼎是国民党汤恩伯的第56师师长,第56师拥有全新的德式装备,是蒋介石的精良部队,号称东南第一师。在建宁被毛泽东、朱德率领的部队击败,溃不成军地往顺昌方向逃窜。后又重新组建了新的第56师,反扑泰宁。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红军分析新56师的官兵都是一些乌合之众,许多是刚放下锄头,就被迫抓起枪枝,对国民党的卖国行径不了解,应该让他们明白这些形势,就不会助纣为虐。文告能起到瓦解敌军斗志的作用。因此红军撤离之前,留下这副由周恩来总政委批示,杨尚昆起草的巨副文告。国民党占领后,曾派人用浓石灰水涂刷覆盖。解放后,石灰淡化,黑字显现。经复原,字迹仍清晰可见,现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老区泰宁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宣传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

      距离文告50米的岭上街12号陈家大院,就是当年的红军总部。

      陈家大院建于明未清初,坐北朝南,主幢拥有三进大厅及附属厢房共28间,占地750平方米,砖木结构,四周筑有封火墙,据说是明未一陈姓商人所建。红军总部设在此期间,随总部前来的,除朱、周首长外,还有时任参谋长的叶剑英;政治部主任杨尚昆等同志。

      迈进红军总部,左右两边厢房分别是机要科和保卫局。机要科里摆放一台旧式发报电台,这还是我军从敌人手中缴获的第一台发报电台,为我军所用,曾经收发和翻译了大量重要的电报。当时任安全保卫局长是李克农,他负责安全工作和苏区肃反案件的侦察、预审。

      第二进大厅,两侧厢房分别是杨尚昆任主任的政治部和周恩来总政委旧居。室内保留了当时周恩来同志使用过的桌椅和床铺被褥。

      大厅右侧墙上有一巨副照片,这是红军在建宁拍摄的红军部分首长合影。其中有周恩来、刘伯坚、滕代远、聂荣峥等同志,这副照片的原件收藏在中央军事博物馆内。左侧是朱德总司令在泰宁期间与两个孩子故事的连环画,曾在解放军日报有连载以及在小学语文课本有刊选。还有一张画报,描绘的是泰宁境内一场最惨烈的战斗:大洋嶂阻击战。

      大洋嶂是泰宁新桥的一座海拔1100多米的高山。当时敌人步步逼近泰宁,驻防泰宁的将乐、万安、一带阻击失利。1934年3月19日,红34师在县城四周山头与汤恩伯的第88师、89师展开激战。国民党军30架飞机,大炮轮番轰炸我军阵地,我军伤亡600余人,被迫于午后4时撤出战斗。这就是"泰宁县城保卫战"。泰宁县城失守后,在红军首长的指挥下,红军在城北的大洋嶂,新桥一线阻击敌人,红军以少对多,伤亡严重,但最终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大洋嶂阻击战是我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取得为数不多的一次胜利战役,对鼓舞士气,意义重大。

      第三进大厅的左侧是以叶剑英为首的参谋部;右侧是朱德总司令与夫人康克清共同生活过的旧居。这儿一度是红军闽赣两省政治军事中心,红军首长们在这儿运筹帏幄、共商军事,许多战役及作战方案都是在这里商议之后发出去。

      大厅两侧墙上是泰宁人民参加红军的介绍。泰宁共有2800多人参加了红军,大部份都在湘江战役及长征途中牺牲,幸存者仅93人,到新中国成立后仍健在的红军战士有杜明、谢宝铜等数人。杜明是在上山砍柴的路上看见红军队伍经过,手中还拿着茅担就参加了红军,最初是通迅兵,因此他参与了中国第一条电话线的架设;后来,他作为红军培养出来的第一批保卫干部,一直负责红军首长的保卫工作;他还参加了对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审讯。曾担任山东省公安总局长、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1994年在北京去逝。

      泰宁人民为新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壮烈牺牲的烈士中,有381人登上《英名录》,而更多的先烈牺牲后连姓名也没留下,成为真正的无名英雄。

      战争时期,泰宁红军街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平年代,它的丰功伟绩,激劢一代又一代后人。值此党的生日之际,走进红军街,您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也似乎走进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仅以此文献给为新中国解放斗争作出贡献的人们。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走进灵秀泰宁》)

     (萧冬湄)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