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灵济宫与御碑亭
2006-05-23 15:54:32  作者:林依光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欲识北京皇帝殿,先看青圃灵济宫"。这句福州地区广为流传的民谣,是人们对闽侯县青口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灵济宫的赞颂。

      灵济宫坐落在闽侯县青圃村,距福州市区仅20多公里。据清林枫《榕城考古略》载:"在金鳌峰下,祀南唐江王徐知证、饶王徐知谔,皆南唐主知浩弟也。晋天福开运三年(946年)建祠,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里人方珏定庙于芝屿,祥符元年(1008年)又定庙于横溪,政和七年(1117年)迁今址。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奉旨而新之,春秋致祭。又京师亦立庙。加封金阙真君、玉阙真君。正统成化间累加封号,遗官致祭御碑亭,由宰相解缙书,竖于庙左。"由此可知,灵济宫主祀徐知证与徐知谔,均系历史人物,后晋开运三年,闽王内讧,朱文进叛乱,诛连灭杀王族裔亲几十余人,自称闽主,王氏遂向南唐求援,江饶王承旨即率七帅阵伍挥军南下,由江西入闽,攻取建州(今建瓯)福州,讨伐叛乱残敌。当南下队伍横渡乌龙江,宿营驻扎闽侯七里之时,青圃乡胡姓一位乡民向驻军报告敌寇动态:得悉有数百名闻逃匪兵盘旋鳌峰山一带,为非作歹,残害百姓。两位悍将火速拯救,他们的部队军纪严明,每到之处,秋毫无犯,体恤黎庶,热心为民义诊治病,闽人感德。离别之后,青圃百姓为纪念二徐之功德。遂在龙湫之北立生祠,供图像奉祀。二王逝世后,发展为庙,其事迹在民间传为佳话。

      明永乐年间,成祖朱棣出征,因疲惫劳累,身患疑难痼疾,虽经"用药百计,罔底无效",病情不见好转。相传某日,他梦见"二王"(徐知证、徐知谔)施济妙药,于是寻方敷服,身体痊愈。永乐十五年,成祖为"答神鸿庥",诏令一批宫匠抵闽,大规模重建二王庙宇,并亲笔御书"灵济"宫名,御制巨碑。

      灵济官坐东朝西,依山势叠建。重建后有三重门,六宫殿。现存占地面积1972平方米,围墙内有前、后、正、偏殿堂、宫厅、宫苑,有可容纳千人的石铺廊埕、御碑亭、钟鼓楼、金鳌门牌坊、法堂、客舍等。明代,凡官员莅临此处,一律要在宫前下马,下轿躬行。随后又经清康熙、民国以及上世纪80年代的几次修葺,使灵济宫以其建筑风格独特与历史重要地位以及皇朝的重视,令人敬仰。御碑(图二)通高6.2米,宽2.1米,厚0.65米,碑顶呈半圆形,盘纹青龙图案框边,碑座雄卧石雕龟趺,雕刻精美,栩栩如生,雄伟壮观,堪称一绝。据《明实录》记述:凿石碑与龟趺当年是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船队奉旨护送而来,这只象征吉祥的庞然大物,足有万斤之重。连同巨碑,上盖为亭,为福建省之最全国罕见之文物。因此,灵济宫连同御碑亭,在1989年与1991年分别被列为闽侯县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冯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