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龙山巷与王西彦
2006-05-23 17:02:06  作者:潘 亮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近阅李乡浏先生所著《福州地名》,其中"龙山巷与王西彦"一节写道:老作家王西彦(1914-1999年)于1945-1947年7月间居住于福州龙山巷内,创作了《还乡》等三部长篇小说,并为当时《星闽日报》撰写长篇连载小说《进窄门的人》,1947年夏还经历了一场颇为惊险的台风,楼房吱吱作响,作家从楼上搬到楼下,晚上就睡在饭桌上。台风仅刮了两天,停电却长达一周。书中写道,王寓究竟在哪里?在一座三进五开间的大院落里,旁有附属的楼房,从第二进一扇边门出入,好像依傍"看不见"的灵山(俗讹称为龙山)地势构建的,楼下只有半间,楼上倒有两间,有点"上重下轻"似的夹在两座大宅院之间,坐落小巷深处,闹中却显宁静……作家王西彦在文学回忆录<<乡土.岁月.追寻>>中对这段岁月也有详述。

      一条福州古石巷曾经留下一位近代知名作家勤奋笔耕的身影与生活足迹。 依上所述,以及结合本人曾在龙山巷内生活39年之所见所闻,孩提时代常在邻里间穿门越户,推测王西彦先生所居之所并非"王寓",而是客居于解放后所编门牌号"龙山巷3、4号"之间的"郑寓"。其中4号屋1952年底由我父所购,改"潘寓",后部分被"私房改造",一进二进均成"公房",由鼓楼区房管局安排住进7户人家。郑,即郑贞文先生,同盟会员,时任民国时期省府教育厅厅长。龙山巷3、4、5号三厝曾均属郑寓,最早在3号,其先人曾中进士,点翰林,并有一黑色金字大牌匾高悬于主厅堂上,"文革"初期"破四旧"才被毁。郑贞文先生在3号的故屋依山而建,房屋格式与以上所述相似。当时巷内房屋大多依山而建,与龙山连接者仅两三家。郑先生是福建文化教育界名流,王先生作为知名作家客居其寓应当顺理成章,完全有此可能。

      龙山,原称灵山,与附近另一芝山相邻,芝山开元寺是知名古寺,内有大铁佛而闻名,相传古时当地发现有灵芝生长故而得名。福州有"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之说,龙山、钟山、玉尺山同属看不见的三山。随着福州旧城改造步伐的日益加快,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龙山巷东连井大路、西接尚宾路南北两向的大部分民房被拆迁殆尽,古石巷大部分旧屋已无存,旧日邻里也各奔东西,目前仅余南倚开元寺的6、7、8号等少数几间旧民房,依稀可辨龙山巷的旧时模样。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老先生等人曾骑自行车遍访这些旧巷,但多已面貌全非,难觅旧时模样,有感于此,曾在《福州晚报》发表""三山藏,三山现,三山找不见"一文,谈到九山中"藏与看不见"的六山已难觅真容。随福州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将有更多此类遗迹将化为历史烟云,融入城市发展的图卷中。

【责任编辑:冯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