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福建与台湾光复后的建设
2006-05-23 16:18:01  作者:叶真铭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这块3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光复后,百废待兴,物资短缺,人才匮乏。福建人民积极支援,出钱出力,为台湾光复后的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台湾光复之初,因大战刚刚结束,百业凋零,物资异常短缺,人民生活困苦。当时,台湾发生严重的粮荒。据调查,家无宿粮在饥饿线上挣扎的约有15万人。福建紧急向台湾输出粮食以救济粮荒。国民党政府从福建调拨衣服、鞋子、布料、炼乳等物资入台救赈。

      台湾光复之初财政困难,资金不足,而且当时台湾的产品没有销路,大量积压。因此福建方面同意台湾以特产交换所需物资,并且给予优惠的价格。如1945年11月16日基隆市长电传福建省政府,请求以台湾特产食糖等交换福建的木材。得到福建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同年12月,福建省建设厅选办适合木材3万余株先后分载帆船运台交换。1947年间,台湾市场生猪缺乏,要求以本省特产与福州交换生猪。福州市政府紧急向郊区购买生猪运台救急。1947年-1949年,福建还每年向台湾大量购买煤、水泥、蔗苗、果苗、豆饼等物资以帮助解决台湾产品的销路问题。

      台湾光复后重建工作面临的最大、最紧迫的问题是人才奇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期间,极力推行殖民奴化统治,强迫学校一律学习使用日语、日文,禁止使用中文。日本投降后,大部分台湾中青年的汉语文化水平不能适应光复后重建的需要。因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祖国大陆招募人才到台湾工作。台湾光复后首任行政长官陈仪,曾在福建任过多年省长,他选调了大批曾跟随他多年的闽籍公务员一同去接收台湾。这些人成为台湾光复后恢复生产和建设的骨干力量。由于闽台两地地理相近、风俗相同、语言相通,福建省各地有大量专业人员应聘到台湾服务,共同开发建设台湾。当时福建农学院、福建医学院、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福建学院、协和大学、林森师范学校、福建省立高工、高航、高商、高农等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大多应召到台湾工作,为台湾的教育、文化、科研、工业、农业、商贸、交通运输等各项建设事业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福建为台湾光复后生产建设作出的最大贡献在于教育方面。台湾光复后,发展教育事业是最紧迫的任务。要清除台湾长期接受日本"皇民化"教育的恶劣影响,推广普及汉语言和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台湾教育的"祖国化",任务繁重。当时台湾学校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全省国民学校(小学)教员中台籍教员占46%,中等学校教员中台籍教员不及总数的0.5%,而在所有大专以上院校教员中台籍教员仅两人。台湾光复后,日籍教师全部遣返,各类学校师资严重不足,师资的补充与培养成为台湾重建的当务之急。1945年10月,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派员到福建、上海等地紧急征选中小学教员。1945-1949年,福建的大中专毕业生应聘到台湾任教者不少。当时台湾中等学校的音乐教师,几乎都是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的毕业生。福州有不少专家学者应聘到台湾高等学府任教。福州、厦门等地大专院校还积极招收台籍学生就学深造,为台湾光复后的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如福州的福建协和大学在台湾设立考区,降低录取分数线,特别照顾台湾青年入学。福建人在台湾光复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冯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