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清代教育家吴贤湘的悲剧
2006-05-23 15:52:19  作者:方彦寿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清嘉庆年间,福建的教育界发生了一起引起京都和省城福州轰动的大案。涉案者就是福州凤池书院的创建者汪志伊,以及曾在福建各地书院曾担任山长的著名教育家吴贤湘。

      吴贤湘,字北渚,号清夫,宁化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乡试第一。嘉庆元年(1796年)桐城人汪志伊为福建巡抚,举吴贤湘为孝廉方正,吴不赴。嘉庆四年(1799年)赴试,举进士,任邵武教授。以教绩卓异转翰林院典簿,不赴,请长假回乡。先后主讲延平、石城、宁化诸书院。在邵武,以振兴人才为任。嘉庆年间的学官,重"官"而轻"学",非科试之年,很少见在学诸生,即使见到也不言学。吴贤湘到邵武,一反此习,而力倡古学,对诸生中才质俊异者多方匡扶,劝勉有加,邵武士人由此靡然向学。如邵武杨兆璜,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民国《福建通志·文苑传》载其"幼补弟子员,以《十三经注疏》未读,不与省试。好古文词,问学于郡教授吴贤湘,誉日驰。应当道聘,修《台湾志》,不合归,读书邑万峰庵。嘉庆已巳(1809年)成进士,以知县用,授浙江金华,癸酉充同考官。……足迹及十四省。好置书,所至恆数千卷。……著有《太霞山房诗集》六卷。"

      吴贤湘性情笃实,与张腾蛟、伊秉绶、高澍然齐名。汪志伊起家于县令,官至福建督抚,颇有贤名,其时从朝中士大夫到福州所属士民,都有较好的口碑。汪志伊在政事之余,喜到书院中讲学,同时又是吴贤湘试举之时的业师,因此两人关系尤为密切。汪志伊升任闽浙总督,贤湘任满后乃辞去教授,投到汪的幕下,兼鳌峰书院监买,遇事敢言。汪志伊十分器重他。当时,任福建布政使的是李赓芸,以清直名。他也是汪志伊所荐举。在李赓芸任福建按察使时,吴贤湘的家乡宁化县有盗贼某人当法办,此人与吴贤湘之子是朋友,于是其子求贤湘予以援助。吴贤湘不得已,将此事告之汪志伊,汪则将此事告知李赓芸。但偏偏李赓芸是一个正直的官员,拒绝这样做,最终将盗贼按律处置。引起汪志伊的不满,认为李赓芸是因为他的荐举,才当上按察使的,在此前又常常不听招呼,于是就设法要将李赓芸整治一番。

      其时,任福建巡抚的是王绍兰,以廉能名。任福州知府的是涂以輈,以善阿谀恭顺名。这两个人都是汪志伊所荐举。于是,汪志伊就命王绍兰参漳州府属某县令亏空县帑,并命县令将亏空数量上报,并要他检举说这样做的原因是奉前守道定下的陋规,有时间、地点和当事人可查。县令想以此免罪,当然照办不误。而李赓芸正好曾担任过漳泉守道,他的手下随从就有受贿行为,李赓芸虽不知情,却有失察之罪。于是,汪志伊上奏弹劾李赓芸,并指使巡抚王绍兰迫使李赓芸就范。此案由福州知府、闽县令质讯,涂以輈声色俱厉,有意摧辱李;李赓芸生性刚直,以为此乃奇耻大辱,遂自缢身亡。论者冤之。侯官林如冰工于"白字诗",将唐杜牧诗略改数字云:"清明时节雨霏霏,路上行人哭布司。借问冤家何处是,路人共指汪志伊。"诗句浅显明白,一时在福州大街小巷传诵。后李赓芸家仆鸣冤于京,朝论一片哗然。命大臣来调查,福州士人均将布政使李赓芸冤死的情况做了详细的申诉,于是奉旨将汪志伊、王绍兰革职,永不叙用,涂以輈和县令均被发配边疆。

      此案所涉福建高官四五人,表面上看,祸起于李赓芸不肯徇私,屈从汪志伊,而追根寻源,实乃肇启于吴贤湘之教育无方。这是吴贤湘作为一个教育家,却没能教育好自己的下属,且反被其拖下水,更因此连累了一大批官员的悲剧。吴贤湘与伊秉绶齐名,两人均宁化人氏。当时人评价,吴贤湘好利而字"清夫",而伊秉绶为廉吏欲愧之,故字"墨卿"。至于吴贤湘本人,经此案之后,名声扫地,在学界已难以立足,从此销声匿迹。

【责任编辑:冯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