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半暝摊”与“半暝担”
2006-05-23 16:22:53  作者:魏孔明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若说起"半暝摊"和"半暝担",老福州记忆犹新。"半暝摊"相当现在市场的水产品柜,后者则是走街串巷的贩卖水产品的流动担,解放初期它们就销声匿迹了。"半暝摊"与"半暝担"出自中亭街,迄今有700余年的历史。

      从13世纪开始,南台岛的楞岩洲逐步衍化成今天的中亭街,由于这里是上四府下四县(上四府为建宁、延平、邵武、汀州;下四县为福清、兴化、漳州、泉州)的交通要道,至明时,中亭街就形成了全省水产品的集散地。

      "半暝摊"与"半暝担"的"半暝"二字,据《汉书天文志》载:"上半夜曰上半眠,下半夜曰下半眠",说明这种生意是在午夜十二时左右进行的。《福州方言词典》把"上半眠"与"下半眠"归纳为"上度暝"也无可厚非。

      解放前,沿海各岛屿海匪甚多,海产品的贩运者,宁可向近海各澳头的当地鱼牙进货,然后再运到福州,盘给中亭街鱼牙。有人计算过,从渔民手中,至少要经过四道环节,成本自然加高,吃亏的是消费者。"半暝摊"与"半暝担"是第四道环节,他们或肩挑,或车运,如果不是"半暝度"起程,就赶不上天亮时上市。年复一年,"半暝摊"与"半暝担"这两个词语,就成了福州水产品行业的代号。

      由于这种行业年代久远,尤其赊欠和挂账的客户较多,所以他们几乎每摊每担都有一本账簿,久而久之,形成了套独特的数码字,这一至十的数码字当时被称为"半暝数",后来被很多行业的账房先生仿效。

      "半暝摊"与"半暝担"对福州穷苦人民来说印象十分深刻。当年操此业者,为了糊口的活命,在吃不饱、穿就暖的情况下,每天"睡半眠起三更",凭借自己的能力,哀求鱼牙老板盘给几斤鱼和蛤蛏,特别要求批盘一些咸货,然后走街串巷叫卖。他们不是穿梭在人烟罕至的穷村僻壤,就是走进深宅大院兜销。为在中午前卖完货,卖货时他们讲尽好话,还得看人脸色。

      当时为不妨碍交通和卫生,加上鱼货要鲜,所以中亭街的"半暝摊"的营业时间只允许在凌晨开始,拂晓前结束。如今,"半暝摊"和"半暝担"只能成为老福州的回忆了。

【责任编辑:冯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