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福州锣鼓乐
2006-05-23 17:07:57  作者:郑立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中国锣鼓乐,这一民间传统演奏形式,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宏壮的民族气派和独特的东方神韵著称于世。锣鼓作为吹打乐的组成部份与福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有着剪不断的关连。福州民间的吹打乐始于唐,早于"福州十番"和"京鼓",是一种难得的民间传统艺术。

  清末民初,每逢过节、喜庆、迎神或"七月半"之时, 福州城内的大户家族、商行,特别是三坊七巷中的名人世家,都会敲锣打鼓,鼓声震天,场面非常壮观,热闹。尤其是正月初一,主人不出门,客人不来访。上午全家人吃过太平面后,戴上小帽,穿上盛服,向長辈拜年,放鞭炮后开门,以示"新年大吉,开门进益"。以后全家老少聚集在自家大厅打起锣鼓来,气氛相当热闹,一般从上午八、九点开始,到中午十二点结束。老百姓用这种形式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当时福州名医我的曾祖父郑孝铭公在南门兜开"瑞来春药行"(现福州协和医院旁的"健康药店"前身),店内也备有一副锣鼓。每逢正月初一,药铺中的师傅、学徒等在店前放鞭炮, 敲锣打鼓。"咚咚咚"、"咣咣咣"、"锵锵锵","咚、咚、咚、咚咚、咚","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锵咚咚锵","咚锵!咚锵!锵!锵!锵!"。节奏变化莫测,很多人观看,不少年轻人也加入了搞锣打鼓,非常热闹。初一常有疍民,俗称"曲蹄"者来贺年,唱起《贺年歌》"正月正头开大门,看见龙凤双飞翔。船下贺年循规矩,只求吉利呈福祥",增加了锣鼓的气氛。浓郁的地方气息,鲜的民族特色,强烈的时代风韵,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凡亲临其境者,无不为之倾倒。

      福州锣鼓乐是以鼓、钹、锣和一些细铜器为主组成的乐队。一般5~6人,最多10人左右,其特点是古朴凝重,粗犷豪放,音域宽广,刚劲激昂如黄河奔腾,更使人有雷霆万钧之感觉。由于节奏变化多样,有2/4 ,3/4, 4/4, 让人感觉到趣味无穷,宏亮而不单调,刚劲兼有柔美。

      锣鼓乐一般分"序头""主体""收尾"三个部份。"序头":先是擂鼓开始,各种乐器轮番奏鸣,鼓点速度比较慢。起伏相间,张弛结合,但又不离气势雄宏的主题,富于变化。表现的内容相当丰富,主要是生活题材,历史故事。"主体":在击鼓技艺上亦变化多彩,因而能出现十多种不同的音响,摹拟生活,使人倍增亲切感。与音响谐调,伴舞轻盈明快,灵巧多变。鼓点逐渐密集、激烈,直至高潮,忽儿棒棰齐举,忽儿鼓锣交替和鸣,似男呼女应之状;忽儿宏音骤停。唯有鼓棱发出鸟啄之音。"收尾":猛击猛收,戛然而止。给人带来欢快的回味。与"福州十番"、"福州京鼓"不同。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热烈红火,活泼轻巧。

  锣鼓所用乐器分大小两组。大组:其乐器为大鼓、大锣、大钹。大鼓为领奏。小组:为战鼓、马锣、车锣、劳锣、小钹。在打击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重章迭句、长短错落,宛如古典诗词的句式结构,能给人以厚重紧凑,回旋反复的印象。演奏中常常使用急煞停顿,如乐谱中的休止,给人以干净利索的深刻印象。演奏徐缓时如闽江流水潺潺,急骤时则似乌龙江大浪奔腾;轻敲时鸾铃叮当,重击时霹雳轰鸣。演奏者情态激奋,忽而抛镲亮相,忽而怀抱金瓜。音响、感情、表演交织融汇,引人人胜。   

  今天,正值我们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之际,福州"锣鼓乐"这一福州独有的文化艺术精品也正引起一些专家学者和有心人的关注。

【责任编辑:冯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