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福州大守蔡襄与《太平圣惠方》
2006-05-23 17:41:09  作者:潘亮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在温长的封建社会,福州的医疗卫生条件很差,疫病连年,烈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结核等多次发生大流行,死者无数,以至棺木脱销。清代以前,福州的行医者主要有:世医:即中医世家,医术常"传子不传女",祖传秘方、密术等一般不外传,以至常造成医术失传。儒医:由求取功名不就的儒生改行行医,所谓"士者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客医:指外省、市来榕行医者。游医:江湖游医,福州方言俗称"拍铁锏",其中也不乏某些专治跌打损伤及骨伤科的高手,他们通常以在街头卖艺的方式展示其医术,出售膏药。巫医:巫师神婆,以巫术和符咒给人治病,纯属迷信,骗钱害人。

      早在宋代,福州已有官方药局,初名卖药所,后改称和剂局,既卖药也看病,方便群众,但对危急症者则无法收住治疗。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福州太守蔡襄,见福州居民有迷信鬼神的陋习,生病不及时就医,而是十有八九靠巫术治病,"过医门才二、三",往往延误治疗,为劝导人们生病要求医、服药,摆脱巫术,他特请何希鼓医师将宋太宗时代官方编辑的中医方书《和剂局方》,请人刻在木板上,悬挂于衙门左右,并亲自作序,刻于石碑,立于府衙堂右,鼓励群众广为传抄应用,对普及推广医药,抵制巫术迷信起了很大作用。用今天的话说,蔡襄既是在福州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好官,也是在福州官方身份公开普及、推广祖国中医药学,反对封建迷信的先驱者,他为官一方,心系百姓疾苦的精神迄今仍有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冯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