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千年古刹涌泉寺
2006-05-20 19:21:50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千年古刹涌泉寺位于鼓山山腰,海拔450米处。涌泉寺寺貌庄严、殿宇辉煌、佛像宏伟、工艺精巧,素有"闽刹之冠"的美誉,寺中"三宝"、"三铁"更是令人叫绝。涌泉寺也留下了许多名人的印记,寺名"涌泉寺"三字为康熙御笔所题,"兰花圃"三字为朱德所题。

 八闽首刹涌泉寺

  福州市东南部的鼓山,海拔925米,以山巅有巨石如鼓,每逢风雨大作,颠簸激荡有声而得名。位于山腰海拔455米处的涌泉寺,前临香炉峰,背枕白云峰,风景秀美。为福州五大禅寺之首。

  据清代黄任《鼓山志》记载,涌泉寺"其先为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填潭建寺。最初名"国师馆"。后因寺前有罗汉泉,泉水涌出地面,于后梁乾化五年(915)改称为涌寺。宋咸平二年(999),真宗赐额"鼓山白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成祖赐名"涌泉寺"。永乐六年(1408)及嘉靖二十一年(1542)两次毁于火,寺内建筑所剩无几。万历四十七年(1619)至天启七年(1627)间重建。清顺治、康熙年间又经修缮扩建。康熙三十八年(1699),敕赐御书"涌泉寺"匾额。至今高悬寺门上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佛教古建筑的保护和维修工作,多次拨款维修涌泉寺,以后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僧人们在这里潜心修行,晨钟暮鼓,时时不掇。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寺内名景

       涌泉寺目前的建筑,多属明、清两朝以后重建和扩建,基本上保持了明嘉靖年间的格局,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祖堂、藏经阁、禅堂、念佛堂、库房、客堂、斋堂等组成,此外还有钟楼、鼓楼、学戒堂、法界学院、东际楼、明月楼、放生池、回龙阁、岁寒楼等。计有大小殿堂25个,占地16650平方米,整座寺院以大雄宝殿为中心,沿山坡地形层层上升,构成一组错落有致的寺院建筑群。

  步入天王殿,迎面坐着弥勒佛,笑口常开,人们称为"欢喜佛"。在弥勒佛旁有副佳联十分有趣:"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奉;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天王殿后是大天井,中间拱桥飞架,称"石卷桥"。两边铁塔入云,为清洋务运动时福州船政局建造。两旁是钟鼓楼,钟楼上的大钟,是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铸成。该钟是用金银铜锡合铸,重约两吨,钟面上铸有《金刚经》全文,共有汉字共6372个字。

  大雄宝殿始建于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几经兴废,多次修建。近年来拨巨款对大殿重新翻修。大雄宝殿是涌泉寺的中心,也是佛教主要的活动场所。大殿中供奉着三世佛,佛像高二丈,三尊并列,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佛。佛之两边有两尊立像,年老的是"迦叶尊者"、中年的是"阿难尊者"。在三世佛背后,供奉有清康熙年间铸造的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三尊铁像,每尊连同座加重约2300斤,保存完好。大殿的仰板上保存着清光绑八年(1882)绘制的具有佛教色彩的图案,总共242块,其中各种神龙图案129块、丹顶鹤图案86块、其它还有象征吉利的象、麒麟以及与佛教发展有关的白马、猴等图案27块。

  从大雄宝殿的旁边沿石阶拾级而上,是该寺最后的殿堂,称法堂,亦称圆通宝殿。法堂正中供奉一尊汉白玉的玉佛,是从缅甸运来的,重三吨左右。玉佛后面的倾佛龛中还供奉有汉白玉的千手观音,妙相庄严。在玉佛两侧塑有二十四诸天像。

      涌泉寺的方丈室又称"圣箭堂"。传说当年闽王到雪峰请义存法师来鼓山主持寺时,义存不能脱身,他推荐自己的高徒神晏代替,神晏离开雪峰时,义存法师依依不舍,他认为神晏此去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定能使鼓山超出雪峰,就对众僧说:"一支圣箭,直射九重城去了"。故称"圣箭堂"。
  
独特寺观

  作为名山古刹,涌泉寺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

  不见寺院:涌泉寺建筑构思独特,整个寺院依山领傍势,建在山峰的颌处,堪舆行家称为"燕窝穴",使得寺院藏而不露,所以,游人无论是步行、乘车,还是坐缆车,都看不到寺院,即使进了山门,仍见不到规模宏大的涌泉寺,素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说。

      涌泉三宝(陶塔、雕版、血经):陶塔是指涌泉寺前两侧的一对陶瓷千佛塔,此塔烧制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立于东者名"庄严劫千佛宝塔",立于西者名"贤劫千佛宝塔"。通高6.83米,座径1.2米,木构八角九层楼阁形式,每座塔壁均塑有1038尊佛像,八角塔檐上另有四方佛72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枚。这两座陶塔国内罕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涌泉寺的一大宝。寺内藏经阁,保存明以来佛经雕版万方,成为涌泉寺的第二大宝。藏经阁内存有明版《南藏》、《北藏》、清版《龙藏》等,计20346册。还有用"贝多罗"树叶制成的巴利文南传佛经七种和历代高僧大德刺血书写的经书657册,此为涌泉寺的第三宝。

  此外,涌泉寺还有悠久的刻经史,据《鼓山涌泉寺经板目录》一书统计,至1932年止,共刻经359种,其中明刻84种,清刻195种,多为楷书方册,精妙绝伦。1929年,弘一大师来寺,见后大为赞叹,誉为"庋藏佛典古版之宝窟"。大师倡缘刷印十九部道霈禅师的《华严经疏论纂要》赠予扶桑各寺。目前,寺中尚存有明末清初所刻的佛经及佛学著述板片3613块,清末至1949年所刻的7696块,各种佛像、书画板片66块,总计11375块。

  涌泉三铁:"三铁",一是大雄宝殿内三圣像前安放着一张铁丝木供桌,据说遇火不燃,入水不腐,遇阴则潮;二是方丈室前有三株千年铁树,别处铁树罕见开花,唯这三株年年开花,灵气独钟,雌树黄花如绒球,雄树花型似绒塔;三是寺僧斋堂香积厨中,有一口大铁锅,口径达1.67米,深0.80米,煮一次饭需放5包大米,1吨水,可供千人食用,是世上罕见的"大锅饭",饭熟后,锅底沉结一层锅粑,酥香可口,是涌泉寺的特产之一。

寺外景观

  灵源题刻:出寺东行,过放生池、迴龙阁,再拾级穿过密林幽径即达灵源洞。灵源洞为两峰夹峙之深涧,深达6米--7米。此处山石叠嶂,古树蔽日,苔痕斑驳,山石上到处是夺目的摩崖题刻,堪称碑林。其中以宋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张元斡,明谢造制,与近现代太虚法师、郭沫若等人的摩崖题刻最为著名。

  在"蹴鳌桥"下有相传朱熹所书的"寿"字,高达4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古代石刻。这些题刻,荟集篆、隶、草等书法精华,是研究鼓山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另有宋嘉祐辛丑年(1061)施无长题的"喝水岩"3个楷书大字,更引人注目。据说开山祖师神晏在此念经,因恼于涧中流水之喧哗,于是大喝一声令溪水改道,所以称"喝水岩"。台湾何希梁五言诗刻:"水流回喝返,千古绝喧豗,犹有悬崖瀑,还从雨后来。""喝水岩"之南有"石门",两石相峙,仅容一人通过。

  观音阁泉:穿过石门有观音阁。这里的泉水从石雕的龙头嘴中喷出,清冽甘美、沁人心脾,被称之为"龙头泉"。水质可与杭州"虎跑泉"媲美,若用五分硬币置放于注满泉水的杯中水面上,水满而不溢,硬币也不会沉入水中。用"龙头泉"冲泡的鼓山半岩茶,清纯甘冽,令人拍手叫绝。

  水云亭:过观音阁拾阶而上,到达朱熹读书处"水云亭"。石亭不大,因亭内壁镶有青石雕刻的朱熹自画像,所以又称"朱子亭"。

  兰花圃:涌泉寺南侧有回龙阁、罗汉台、佛阁等景点。在回龙阁前的放生池中,塑有高大汉白玉石滴水观音像,甚是壮观。阁后有"兰花圃"。1961年,朱德委员长和副省长陈绍宽来参观,朱指着古枫树说:"兰花长在树上",众人不信,即派和尚上树,果然从树上采下寄生兰花,后培植成园。朱德委员长题书"兰花圃"3字。如今新兰放蕊,花香四溢,成了新的景点。

       (福州晚报 刘磊)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