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漫话福州民国纸币
2006-11-15 09:55:48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之一,北宋四川成都“交子铺”发行的“交子”是我国最早的纸币。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中国纸币,见证了历史的进程,记录了经济兴衰,反映了社会民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民国纸币因门类丰富、图案精美而备受纸币收藏家的青睐。各类书籍报刊上登载和私家集藏的纸币你也许见过不少,而深藏在档案库房中的纸币你可能不曾见过。

  福建省档案馆馆藏中珍藏着200多张民国纸币,现将1914年以后在福州市场上流通的中国、交通、中央、中国农民银行和福建省银行发行的部分纸币介绍给大家。

  早在宣统元年(1909年),大清银行就在福州设立分行并发行纸币。次年,交通银行在厦门设立分行,虽不曾发行纸币,但有不少纸币从外省流入福州。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民国元年,大清银行与交通银行同时被定为国家银行。民国成立后,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先后几次在福建省发行加盖福建地名的纸币。民国3年(1914年)中国银行福建分行在福州成立,发行该行总行纸币。1929年中央银行福州分行成立,发行该行上海地名的纸币。1934年10月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在福州成立分行,翌年4月改为中国农行福州分行。该行曾先后发行福州地名1元券和1角、2角、5角辅币券。1934年11月,交通银行福州支行成立,发行上海地名的纸币。馆藏中这个时期的纸币并不多。从面额上看,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不等;从图案上看,交通银行多以火车为主图,中国、中央银行多以孙中山先生头像和天坛祈年殿、颐和园、南京中山陵等风景名胜为主图。中国农民银行的纸币以农夫犁田、农夫锄地为主图。图1为1914年印制的交通银行加盖“福州”、“厦门”地名的纸币,面值5元,正面主图为火车进站,几何形边框装饰,古朴典雅,透着一股沧桑。图2为1918年印制的中国银行1元券,正面主图为天坛祈年殿。这两张纸币都是美钞公司印制,正面为中文,背面为英文,颇具美钞风格。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废除银本位制,实行法币改革。福州中央银行会同中国、交通银行召集全市银钱业负责人开会,宣布贯彻执行币制改革的具体规定。中国、中央、交通银行纸币为法币,全国一律通用;其它银行纸币在市场上暂时继续使用,即日起不再发行,并限期兑换中央银行纸币。次年2月,国民政府又宣布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

  从馆藏看,这个时期保存下来的纸币明显增多。在众多的纸币中,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格外引人注目。图3正面主图为农夫插秧。从画面上看,这是一个绿树环绕、土地肥沃的地方,一条小河蜿蜒而过,河两岸的水田里,几个短衣赤膊的农夫正忙着插秧,他们有的头戴草帽,有的头上拖着长辫、顶着烈日。一个年长的农夫坐在田埂上抛秧苗。图4正面主图为农夫灌溉,图中的农夫使用的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脚踏水车,而是利用杠杆的原理,在木头的一端绑上一块重物,另一端连接一个水桶,这样即省力、方便,又不需要搬运灌溉用具。图5正面左图为农夫打麦,将收割下来的麦子(或稻谷)摊在宽大的禾场上晒干后,用特制的农具有节奏地打着,使麦粒脱落;右图为农夫扬谷,当麦粒晒干后,用簸箕高高扬起,借着风力把糠秕吹去。图6正面主图为农夫磨米,三个农夫使劲推着石磨,另一农夫正往石磨里添米。

  此外,还有以农夫除草、筛米、舂米、聚谈等为主图的纸币,这里不一一赘述。这一张张纸币生动逼真地再现了传统农业从插秧到收获、加工整个生产过程,让今天生活在城市喧嚣中的人们对传统农业的生产活动有个大致的了解。  由民国福建省政府创办的福建省银行,报财政部核准,曾多次发行面额1分、5分、1角、2角、5角辅币券,对调剂本省金融起了一定作用。图7为1941年福建省银行发行的2角辅币券,正面主图为通济桥。当时,闽江畔的马尾港罗星塔还在江中小岛上,有一座1公里长的通济桥通往沙洲,纸币中这座木桥就是当年的通济桥。小小纸币让我们领略到了现已不存的通济桥昔日风貌。

  1942年4月,国民政府因财政需要,宣布中央银行1931年5月开始发行的专供缴纳关税之用关金券(即“海关金单位兑换券”),以1元折合法币20元的比率,与法币并行流通,从此关金券成为法币的一种大面额票券。此时日军更加紧了侵略的步伐,大半河山沦陷,政局动荡,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为了应付巨大的军事开支,国民党政府只有靠大量印制纸币了。1942年7月1日,国民党政府为了掌握钞票的发行权,公布了货币《统一发行办法》,由中央银行独家发行纸币。此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停止发行纸币,福建省银行发行的纸币也由中央银行接收,改为领用性质。

  中央银行发行的藏有精微雕刻的抗战标语口号纸币弥足珍贵。馆藏中有多种版式的微雕的抗战标语口号纸币,分别为中央信托局印刷处印制的1942年版的10元券、20元券,1943年版100元券,1944年版100元券、1000元券;福建百城印务局印制的1945年版500元券、1000元券;中央印制厂印制的1945年版的5000元券以及中央印制厂上海厂印制的民国1947年版2000元券等。图8为福建百城印务局印制的1945年版1000元券,正面居中为长城主要关隘之一复兴关,双框边花饰带镜框封闭、装饰,古雅精美。在城门的上方有三个微雕行书字:复兴关。图案前景是一座石砌四柱牌坊,其正中主门的上额有两行各四字的微雕标语:“还我河山”、“抗战建国”,右门、左门各二字应作连读的四字标语:“自力”、“更生”。这十二字微雕标语为行书体,字体活脱,笔力老到,风格雄劲。微雕抗战标语字体最小的仅半毫米,最大的也仅1毫米,只有认真看才能看清楚。显然,这是刻意制作的。既微雕,又微露,设计者可谓煞费苦心。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掌握国家大权,又挑起全面内战,导致国内经济环境日益恶化,通货膨胀异常严重。图9为1948年印制的二万五千元关金券,折合成法币为50万元。为了扭转这种局面,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再次进行所谓的“币制改革”,发行金元券取代法币,同时停止发行关金券。然而,此后金元券面额连续增长,从50元增大到100万元。福建增发面额为50元、1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10万元、50万元金元券。图10为1949年印制的中央银行50万元金元券。由于金元券面额大幅度增加又滥发无度,引起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暴涨,将广大人民推入痛苦的深渊,也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垮台。

  (陈惠芳)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