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联话福州
2006-10-31 10:29:38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螺栖胜地潮通海

虎距前山影蘸川
 

□山雨/文图

  这是清代魏杰描写螺洲的《螺江春潮》中的诗对。

  闽江从武夷山蜿蜒东来,在淮安派成乌龙、白龙两江,乌龙在穿越江峡、奔入东海前,蓦然回首,留下一颗明珠———螺洲。

  螺洲,是福州仓山的一个历史文化古镇。

  “螺栖胜地”说的是一个民间传说。古时候,这里有位勤劳的小伙子。有一回,他种田时拾到一个大田螺,就带回家,养在水缸里。从此,每天他劳作回来,总有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等着他。有一天,他提早回家,从门缝里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为他烧菜做饭,这就是田螺姑娘。后来,小伙子和田螺姑娘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这个与七仙女和董永异曲同工的神话,使这片绿洲得名“螺洲”。

  螺洲曾是八闽首邑闽侯县的县城,也是闽侯专署驻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被改名为“红洲”。实际上,螺洲是闽江下游南台岛的一个岛洲,土地肥沃,又称“百花仙洲”。

  “虎距前山”,是指隔着乌龙江,螺洲对面就是五虎山。螺洲码头,是个古渡口。前人诗有“落日寒潮螺女渡,冷烟蓑草越王台”之句。渡口有一棵榕树。树高20多米,饱经风霜,枝繁叶茂。此树奇在一大横枝上垂下须根,经人围护,长成新干,构成一个“门”字。透过这个“门”南望,就是势如虎踞的五虎山和脚下奔流不息的乌龙江。

  “影蘸川”,那川就是螺江,是乌龙江这一段的别称。螺江水清甜,沙质好,所以江边沙洲的蚬埕,有黄澄澄、鲜美的河蚬。闽江蚬子是当地乡民家常喜爱的佐餐佳肴。作为冲积洲,螺洲土质好、肥力足,过去柑桔成林。到了果熟季节,寓意“幸福吉祥”的福桔缀满枝头,“闽江桔子红”曾是远近闻名的风景线,还拍过同名电影。

  这么好的山水,自然孕育出众多历代名人。螺洲宋时曾有临江亭,明时建有水木清华亭。这些取名清雅的亭子,今虽不存,但其中氤氲的儒风文脉,源远流长。

  螺洲历史上主要是三姓聚族而居。店前村为陈姓,吴厝村为吴姓,洲尾村是林姓。明初建有“观澜书院”,为洲尾林氏三才子读书楼,后来改为洲尾小学。螺洲近代出过不少名人。如螺洲陈氏有“父子叔侄兄弟同榜进士”和“兄弟六科甲”的辉煌。清道光年间,刑部尚书陈若霖,传说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颇有包公遗风。闽剧传统剧目就有《陈若霖斩皇子》。陈若霖之子陈景亮是云南布政司,孙子陈承裘是四品刑部郎中,曾孙陈宝琛是末代皇帝的老师。陈宝琛在螺洲建有著名的“陈氏五楼”(如图):赐书楼、还读楼、沧趣楼、北望楼、日希楼,今已重修一新。

  螺洲的孔庙始建于宋,后来多次重建。据说孔庙都是官府建的,有一回乡人自行重建,县府下令拆除。有位秀才,到县衙论理,说乡民私建孔庙不对,但建了后也从来没人敢拆孔庙。如果要拆,就请县府派人来拆。县官也怕担拆孔庙的恶名,只好作罢。几十年前,孔庙成为闽师附小的所在,前些年重修恢复为孔庙。

  还有一副楹联这样描写螺洲:乡傍乌龙江潮澎湃气势壮,门朝五虎山峦迭翠风光美。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