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时代风采
张氏兄弟:让“台阁”艺术奇葩更加璀璨
2010-03-31 20:11:17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笔者最近到长乐市琴江村,采访创新“台阁”的传人张伟民、张建海兄弟。

  张伟民是八旗水师正白旗后裔,曾祖父张朝锡曾任永安、瓯宁知县,正五品,赏戴花翎。他说,福州的旗汛口、蒙古营、化民营、西营里曾是当年旗兵的驻地。雍正六年(1728年)组建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雍正七年,500名官兵携眷驻城。旗人也把北方游牧民族高度浓缩的移动舞台“台阁”的娱乐方式带到水师旗营。

  “台阁”又称“抬阁”,是旗人祖先从北方传来的一种文化艺术的形式,“台阁”用满族语演唱,音乐为东北地方小调。节日时沿街巡游,悠扬的戏曲声传遍旗营八卦城的每一个角落。演员只数人,台下配有吹、拉、弹、唱、锣、鼓、大小钹等乐器伴奏,加上伴唱、道白、抬工合计四五十人。“台阁”民间艺术融雕塑、绘画、音乐、锻造、文学及灯光布景等艺术于一体,有“凝固的戏剧、活动的雕塑”之称,堪称民间艺术奇葩。近三百年来,“台阁”丰富了当年水师旗营与当地居民文化艺术生活。

  “台阁”以巡游的形式表现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片段,神奇之处在于演员通过经过巧妙伪装的钢架凌空而立,运用力学原理,营造神奇的效果。设计者根据剧情需要,做到顺乎自然,天衣无缝。为了不让人看出小演员如何悬空在“台阁”上,舞台与演员之间常巧妙地安装了隐形转动器械,由演员服饰和道具遮掩。如《许仙借伞》,许仙立于台上,白娘子则凌空单足点踩在伞沿,伞旋转时,白娘子身躯亦随之转动,俗称“活机”。很多“台阁”艺人的手艺不外传,张伟民的胞弟张建海却不吝解密。他领笔者走进堆满“台阁”器械与道具的内室,拿出创新的关键器械,边讲边示范。他说,凌空而起的小孩看似站着,其实是坐在内置的椅子上。上下靠一条经过伪装的铁枝,应用力学原理连接支撑。张伟民说,琴江鼎盛时期有12条大街500多户3000多人口,喜庆时旗营的每条街都有“台阁”参加演出,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颂金节和农历三月庙会,水师后裔常举行“台阁”表演。演出节目丰富多彩,如《许仙借伞》《黛玉葬花》《叱吒闹海》《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孙悟空智取芭蕉扇》《西游记》《天女散花》等,12条大街的台阁争奇斗艳,谁都想做得最好,比赛竞争十分激烈,推动了“台阁”艺术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旗人流离失所,“台阁”一度停演。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战事连连,民不聊生,国运衰,台阁也衰。全国解放后,“台阁”也得以恢复。在县文化馆工作的张氏兄弟的父亲张庚钰曾回琴江组织“台阁”艺人排练,参加县文艺汇演,“台阁”艺术开始复苏。“文革”时,台阁被列为“四旧”,再次衰落,耽误30多年。1994年张伟民任琴江村书记,他再次挖掘“台阁”艺术,取得新的突破,传承了“台阁”艺术。1999年9月琴江满族村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长乐建市5周年前夕,笔者编摄的《长乐琴江“台阁”》电视片在福建电视台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笔者向市领导建议,让琴江“台阁”参加踩街庆典,被批准。“台阁”演出受到各界赞赏,轰动全市,海外报刊广为报道,引起省、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还参加福州市第一届闹元宵邀请赛,获得金奖,长乐琴江台阁知名度越来越高。

【责任编辑:邱陵】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