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图片新闻
武汉两大学生造出简易汽车 最高时速90公里(图)
2008-03-17 15:21:03  来源:楚天都市报  【字号

  核心提示:武汉一高校的两名大一新生,制造出了一辆简易汽车,时速可达90公里的。


图为他们昨日在校园里冒雨试车。记者 朱熙勇 摄

  楚天都市报3月17日报道 当大一男生王慧和盛楠开着那台机器,在华中科大武昌分校的操场上,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轰轰冲过来时,现场所有人都确信:这,是一辆车!除了没有外壳,没有倒车挡,没有舒适的座椅外,这的确是一台汽车。

  昨天的雨下得有点大,但两名男生毫不介意,一个急刹,汽车立马停了下来,虽然车架晃动得让人担心。王慧有些得意地捋了一下滴着水的头发:“看到了吧?货真价实!”

  造车,本意是想弄个代步的工具。华中科大武昌分校的校园有1000多亩,从西区宿舍走到东区教学楼,需要20多分钟。早在大一军训时,王慧、盛楠和几个刚认识的男生在寝室里谋划:“买自行车?太老土了”“要不,咱们自己造辆车吧,那才叫威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乱吹一通,并没有当真。   

  可是,这个想法却在王慧脑子里盘旋不去,怀着同样想法的,还有来自陕西的新生盛楠。过了几天,两个男生无意中又聊起这个话题:“盛楠,要不咱们真弄台车出来?”“好!我也这么想呢!”两人一拍即合。

  说干就干,过了几天,他们兴冲冲跑到武昌一家汽车修理店,花500多元买了台“建设125”的摩托车发动  机。

  8岁就给童车装眼睛

  在别人的眼里,他们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可对于王慧而言,造车,却是一个儿时便有的梦。

  爸爸是江岸车辆厂的一名机械维修工,耳濡目染,王慧从小便对机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8岁时,在爸爸的帮助下,他给自己的童车装了一盏车前灯,当骑着那辆带灯的童车,在伙伴们面前“耀武扬威”时,小王慧的兴奋可想而知。自此,他对车的痴迷便一发不可收拾。父母注意到了王慧的兴趣,想方设法引导,渐渐的,王慧房间里的“废铜烂铁”越来越多,简直快成了一个修车铺。

  上高三时,王慧代表育才高中,参加了在苏州举行的全国“机器人足球大赛”中学组比赛,一举夺得冠军,这一年,王慧才18岁。“那个机器人的铁壳,是用家里一个不锈钢脸盆做的,前后挖了4个洞。”他乐呵呵地说。

  这时,他并没想到,远在陕西渭南的盛楠,会成为他大学的室友,并有着同一个梦想。盛楠从小也对机器兴趣浓厚,虽然没有制作机器人,却看了大量机械制造方面的书籍。

  大学,让两个天南海北的男生走到一起,并成为室友。

  发动机买了回来,但造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两人学的是自动化专业,可大一上学期开的都是公共课,连专业课都没学,怎么造?何况,大一还在忙着适应新环境。于是,买回来的铁疙瘩就暂时搁在了寝室里。

  最高时速飙到90码

  兴趣是原动力,不过仅有兴趣无法变出汽车来。发动机搁在寝室的角落里,但两个19岁男生的梦想并没有搁下。

  等待学校开设专业课显然来不及,他们开始整天整天泡在图书馆,查阅汽车制造的书籍和资料,并一次次往返汉口常码头的废旧汽车市场,购回轮胎、角钢、方钢、焊枪、仪表盘等材料,前前后后共花去5000多元,这些钱都是从生活费里节省出来的。后来,同寝室的王茂全、侯睿杰,同专业的胡润东、沃超平、张伟平、车宏6个同学也陆续加入了。材料慢慢在寝室里堆起一座小山,书架上、抽屉里,到处都是钳子、螺纹刀等工具。

  去年10月下旬,他们正式开始了造车行动,寝室里不能大规模焊接,他们到附近找了家电焊铺,一有时间便抬着材料往那跑,一泡就是一天,回到寝室接着摆弄,饿了就吃泡面,“那两个月里,我们都不知吃了多少泡面,后来一看见泡面胃里就泛酸水。”盛楠说。

  为了怕自己的宝贝被别人弄坏,他们坚持每次将车从电焊铺抬回来,下次焊接又抬过去。

  装油箱、安挡位、脚刹手刹、离合器、油门……眼看着爱车一步步成形,两人忙得不亦乐乎。然而,造车行动并非一帆风顺,电子打火打不着、刹车不灵、换挡换不过来,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出现,8个人一次又一次地讨论、研究、拆装。

  汽车终于装好了,可高兴劲还没缓过来,却发现方向盘不行,这个论斤买来的圆铁盘,不仅手感不好,而且转弯时很费力,试车时,由于转不过弯,差点撞到墙上。他们把铁方向盘拆了下来,从废车市场花50元钱买回一个现成的方向盘装上,最后的问题解决了。

  成功了!8个人乐得在床上翻跟头。汽车轰轰地在校园里跑了起来,一路上引来无数人的注视,“那感觉,特拉风!”盛楠说。

  不过,这个铁架子好歹也算是机动车,除了在校园跑跑,上马路是不行的。车造好不久,武汉下起大雪,连校园里也不能开了,只能停在寝室一楼走廊尽头。

  今年开学第一周,王慧终于按捺不住,开着它兜了一圈,“我试了一下,最高时速可以达到90公里,不过也就试一试而已,以后可不敢开这么快。”他嘿嘿地笑了,指着里程表说:“现在已经跑了150公里,零维修。”

  8个人琢磨着,接下来,该凑点钱给爱车装上外壳,“初步的想法是用玻璃钢,不过资金是个问题。”

  弄架无人侦察机上天

  地上跑的玩意儿弄出来了,王慧、盛楠还想弄个天上飞的家伙,这不是开玩笑,他们已经开始实施了。

  去年10月,汽车没有造出来之前,王慧、盛楠代表学校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由于准备不足,两人没有带去作品,权当是参观学习。

  比赛前两天,他们意外得知,参赛的西安武警工程学院一架无人驾驶侦察机在训练时摔坏了。仗着老乡的关系,盛楠软磨硬泡,从该队借来了这个飞行器,并说好了可以拿它参赛。

  一天一夜,两人关在宾馆的房间内,硬是把这架摔坏的飞行器修好了。比赛当天,无人驾驶侦察机在众多目光的注视下飞上了天,并成功完成了对地面的拍摄任务,一举夺得三等奖,在所有参赛者里,他们是唯一获奖的大一学生。

  西安武警工程学院带队老师冲着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临走时,还留下了联系电话,承诺以后有需要可以找他。获奖毕竟是借鸡生蛋,两人暗下决心:“我们也要造架无人侦察机!”。

  现在,这个想法开始付诸实践了,由于两人表现突出,学校特意在自动化系实验室里划出一间,作为他们的实验室,并由该专业青年教师陈强作为辅导老师,组建了一个项目组,还给项目组划拨了1.5万元研究经费。

  两架约1米长的裸机已经从西安武警工程学院买回了,“其他的核心设备太贵了,要6万多一套,我们准备自己研发。”陈强老师说。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时,王慧、盛楠还在寝室改装电视机,这部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是他们刚花130元买回的,“把它改装成12伏电压,这样在野外时就可以用蓄电池,在无人驾驶机上有一个摄像头,发回的视频信号,就靠电视来接收。”两个19岁的男生讲得一板一眼。

  只要有梦想,又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本文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作者:谈海亮 陈俊蕾)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