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深入践行大食物观 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图为南日岛海域渔排鳞次栉比。 全媒体记者 蔡昊 摄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强调,要“像重视耕地一样重视海域,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海洋开发,把加快经济发展的触角从陆地向海洋延伸”。
地处福建沿海中部的莆田市,陆域面积4127.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则有1.1万平方公里,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湾环绕”,海岸线漫长。
立足海洋资源优势,莆田市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促进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水产种业振兴,唱响“海洋牧歌”,让辽阔的海洋变成更加丰盈的“蓝色粮仓”。
培优育强产业提质
莆田市南日岛是福建省第一大离岛,南日岛海域是福建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秋分来临,波光粼粼的南日岛海域,浮动的渔排鳞次栉比。海面之下,成千上万的网箱内,南日鲍、大黄鱼、三倍体牡蛎、石斑鱼、中华蛸等长势良好,进入成熟上市期。
大黄鱼的捕捞时间一般是在晚上或凌晨。9月18日下午6时许,太阳西沉,夜幕降临。记者跟随大黄鱼养殖户刘庆荣出海,用铁棒敲击竹竿,将鱼驱赶到渔排一侧,随后顺利捕捞起一网网金灿灿的大黄鱼。养殖户立刻对刚捕捞上来的大黄鱼进行速冻和包装,保证鲜度,上岸后通过快递冷链或配送车发往全国各地。
9月以来,刘庆荣养殖的30万尾大黄鱼陆续成熟上市。丰美的大黄鱼从这里“游向”千家万户。
南日岛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乡镇浅海浮筏式网箱养鲍基地。其中,南日岛鲍鱼是当地自培鲍鱼品种,简称“南日鲍”,个头大、肉质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南日岛海域现有海上鲍鱼养殖塑胶渔排近2万口,鲍鱼养殖育苗水面面积增长至近20万平方米,培育鲍鱼苗约1.5亿粒,鲍鱼养殖年产量6891吨,产值约9亿元。
凭借“南日鲍”优良品质,南日岛先后荣获国家级出口鲍鱼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和美海岛”等称号。今年4月,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立项名单。
南日岛养殖业培优育强,是莆田市水产养殖业提质发展的一个缩影。
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莆田市已形成鲍鱼、花蛤、牡蛎、海参、海带、龙须菜、对虾等优势水产品产业带,是全国鲍鱼养殖、花蛤育苗、鳗鱼生产、龙须菜养殖和全省海参养殖、对虾育苗的重要基地,水产品年总产量约105万吨。
接二连三全链发力
吃透“一粒鲍”“一根海带”“一条鱼”……莆田市发力水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锻”链。
“南日岛东部海产品加工园项目冷链中心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很快就将投用。”9月19日,莆田市木兰集团权属子公司市南日海洋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张彬介绍,这个项目填补南日岛在海产品加工及冷藏标准化建设方面的空白。
南日岛东部海产品加工园项目建成后可新增8000平方米标准冷库和4000平方米标准化车间,形成年库存1万吨、加工5万吨鲜食海带原料的加工基地,完善产业配套设施,为当地居民拓宽增收渠道。
在福建省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国圣食品产业园,记者看到,全自动化流水线高速运行,一包包即食海带滑行而过,快速精准地成袋装箱,高效又智能。
深耕莆田海带资源优势,福建省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围绕“海带+”,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并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谋划海带精深加工之道,通过产品推陈出新,持续开拓海带即食产品新赛道。
据悉,该公司生产10多种口味、百余款即食海带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即食海带生产加工基地,年销售各类产品6.6亿包。
从冷链物流基地、超低温冷藏,到即食产品研发、全自动食品加工,莆田市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齐精深加工产业短板,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带动渔(农)户致富。
种业创新奔向深海
没有好的“种子”就没有高质量的“蓝色粮仓”。莆田市借助海洋科研力量,培育一批规模化、现代化、良种化的水产种业基地和龙头企业,把更多水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历经9载研究试验,近日,“中华蛸苗种培育及养成”项目在莆田取得了新突破。“在完成人工育苗中试的基础上,这批中华蛸苗种在进行规模化育苗试验,为全国首创。”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友芳介绍。
记者了解到,参与研发合作的莆田市南日海洋投资开发集团,将同步构建市场化供应体系,打破中华蛸规模化养殖桎梏,将其打造成为莆田市水产养殖又一个“明星产品”。
莆田市还拥有全国最大的厚壳贻贝苗生产基地。在平海湾,可年产蛤、蛏、贻贝等苗种9000多亿粒,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当地利用优良的水质,大力开展双壳贝类育苗养殖,为全省乃至全国培育了大量优质苗种,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海洋牧场,发展可持续远洋渔业,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莆田市“蓝色粮仓”正从传统的近海逐步推向广袤的深远海。
在南日岛海域,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平台“国能共享号”迎来了首批1万尾大黄鱼鱼苗,标志着该项目渔业养殖方案正式落地实施。与此同时,高端智能深海渔旅综合体“闽投秀屿1号”顺利下水,即将投放在秀屿区南日岛附近海域开展深海养殖。这些深远海养殖平台代表了当今世界水产养殖的先进水平,助力莆田市传统渔业养殖提质升级。
不久前,莆田市还被列入全球环境基金(GEF)第八增资期中国生态低碳大食物系统项目八个候选项目区之一,为福建省唯一候选地。莆田市以此为契机,因地制宜,在“蓝色粮仓”上持续发力,探索构建生态低碳大食物系统。
人间最美是金秋,最美秋色是丰收。又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莆阳大地田畴沃野尽“丰”景。莆田市正在这个丰收季里续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高奏“海洋牧歌”,孜孜耕耘海洋牧场,悉心守护海洋生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蓝色粮仓”越发充盈。(全媒体记者 吴琪娜 柯晓)
- 广开食源 不负耕耘——“大食物观”在福州的生动实践(2024-09-22 07:49:15)
- 莆田全力推动中国生态低碳大食物系统项目实施(2024-09-05 09:51:00)
- 莆田构建生态低碳大食物系统(2024-07-30 15:51:00)
- 闽味里的大食物观|福州永泰:绿色发展绘“梅”景 产业融合促振兴(2024-05-30 11:12:21)
- “践行大食物观:闽东特色粮食安全探索的经验启示”座谈会召开(2024-05-27 15:16:00)
- 学习福建践行大食物观经验系列评论③丨农为体 融为用(2024-05-20 18:12:15)
- 共享共治!福建这样守护“舌尖上的安全”(2024-05-20 09:58:31)
- 真开挂!“国产芯”+人工智能,福建这样向设施农业要食物(2024-05-19 15:01:32)
- 莆田深入践行大食物观 加强多元化食物供给(2024-05-18 08:45:00)
- 向森林要食物!来看福建人这样“上山入林”(2024-05-16 09:20:03)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