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2024年专题 >>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数字福建

真开挂!“国产芯”+人工智能,福建这样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2024-05-19 15:01:32来源:福建日报

传统农业,看天吃饭,高度依赖土地、光热等自然资源,面临着气象灾害等多重风险。

在《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中,习近平同志提出,必须跳出传统的自然经济的农业圈子,跨上综合性商品经济的大农业的新台阶。

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不仅要向更广阔的国土空间要食物,向更广泛的自然资源要食物,更要向现代装备与创新科技要食物。近年来,福建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累计建设设施农业240多万亩,有效拓展了农业生产空间,为丰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01

新装备——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初夏时节,福安市7万多亩葡萄相继迎来挂果期,果农正在设施大棚里忙着疏果管理。

“北有吐鲁番,南有闽福安。”对水果爱好者来说,福安出产的巨峰葡萄是不可错过的时鲜。但其实,葡萄喜阳光、忌雨水。高温高湿的南方地区,曾被认为不适宜葡萄种植。福建人打破了这一藩篱。

真开挂!“国产芯”+人工智能,福建这样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福安巨峰葡萄。图源:新华网

赛岐镇象环村,地处福安市南部内海湾赛江之畔,村里的土地大多是盐碱地,适合栽培的农作物少,村民日子过得紧巴巴。20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从北方引种多个葡萄品种,在不断试错中,终于让巨峰葡萄在这里安家落户。以象环村为原点,一座座葡萄架在福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那时候的葡萄种植看天吃饭,炎热多雨的气候导致病害多发。为破解难题,科技特派员首次提出避雨栽培技术。

“改露天种植为大棚设施栽培,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用药频率从每年20多次降低到三四次。”福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富民说,福安葡萄不仅“有房子住”,还住上了“智能套房”——配套环境自动监测、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住得安稳、吃喝不愁。同时,当地还推行果实套袋、疏果控产、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让葡萄“有衣服穿、有计划生育、有营养套餐吃”。

正是设施农业的发展,让葡萄栽培突破了地域与自然条件限制。

看天吃饭,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气候与地形的制约,犹如自然划定了一块块生产禁区,让农民望而却步。一场猝不及防的倒春寒,一次突如其来的寒露风,都可能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践行大食物观,不仅要向更广阔的国土空间要食物,向更广泛的山海资源要食物,更要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升级现代农业装备,用新技术突破资源条件限制,用科技的确定性消解传统农业的不确定性。

眼下,正值早稻分蘖期。常言道,好苗一半秧。但秧苗天生脆弱,早稻育秧尤怕倒春寒,稍有不慎便可能烂种烂秧。不过,从福鼎市农垦粮食中心育秧工厂走出的秧苗,个个“身强体壮”。这是因为,它们住上了“高级公寓”,再也不用看老天“脸色”了。

所谓“高级公寓”,其实是一座10多层的立体循环苗床。在这里,一盘盘秧苗被整齐地码放在层架上,尊享贵宾待遇:有了恒温恒湿系统,无惧外界风雨;有了自动化水肥管理系统,随时随地吃上营养大餐;有了植物补光灯,即使在阴霾天气也能向阳而生;有了自动循环传动系统,每一株秧苗都能雨露均沾地接受水肥与光照滋养。

众所周知,鸭子无水不欢。传统蛋鸭养殖,多依赖水塘、溪流等水面散养。但是露天养殖局限性很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业面源污染频发,容易滋生禽病并在鸭群内扩散。

设施农业,成功“赶鸭子上架”。在永泰县金蛋发展有限公司,上岸后的蛋鸭住上了“星级酒店”。2022年,该公司投建的“金蛋工程”一期项目投产。6栋智能鸭舍,成了30万羽蛋鸭的新家。在这里,光照、温度、湿度、风速精准调控,供水、喂食、清粪、集蛋全程自动化,疫病感染风险显著降低。“乐不思蜀”的鸭子,不再留恋自然水域,在全新环境依然安心产蛋。一栋鸭舍只需配置1名管理人员,就能搞定5万羽蛋鸭的吃喝拉撒。

得益于设施农业的发展,从“看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的梦想正逐渐照进现实。目前,福建已发展设施农业面积240多万亩,蔬菜生产设施化规模化优势明显,全年40%以上冬春蔬菜调供省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水平高出全国15个百分点,生猪、肉鸡蛋鸡、奶牛等规模化养殖水平居全国前列。

02

新农资——从依赖经验到科学精准

牛奶是居民膳食中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市场上,纯牛奶产品有常温与低温之分。后者经过低温巴氏保鲜工艺处理,能够最大程度保留牛乳中的天然活性营养成分,正逐渐成为消费新选择。不过,这些活性成分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

从奶牛场到餐桌,一杯低温鲜奶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

位于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的鸿瑞生态农业循环园,是福建单体最大的奶牛养殖场,也是本土乳企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的奶源基地之一,现有奶牛存栏数约4000头。每天早上7时,这些奶牛分批次走上一个巨大的转盘——可同时容纳80头奶牛的自动挤奶机。

真开挂!“国产芯”+人工智能,福建这样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鸿瑞生态农业产业园内的转盘式奶牛自动挤奶设备。人民日报 王崟欣 摄

“我们采用全封闭式机械挤奶技术。”鸿瑞生态农业循环园总经理项建明说,奶泵通过封闭管道与奶缸相连,借助冷水循环系统,带有母牛体温的鲜乳在管道中迅速冷却至2℃~6℃,而后进入同样温度条件的奶缸中储藏。2℃~6℃正是保存牛奶活性成分的最佳温度区间。

很快,这些鲜乳便通过冷链运输运往加工厂。从挤奶、储藏、多环节检测、生产、运输到配送至消费者手中,全流程精准控温。这得益于现代智慧农业装备护航。长富公司的每一辆冷链物流车,均配备实时定位系统,实时上传温度数据,最细微的温度变化也能第一时间预警与干预。

真开挂!“国产芯”+人工智能,福建这样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检测室。人民日报 王崟欣摄

传统农业依赖经验。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什么时候灌溉,什么时候打药,喂多少饲料,给多少养分……人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经验运用中获得产量。但是,农事生产过程复杂多变,传统经验也有失灵的时候。

在数字时代,数据与农药、化肥、种子、农具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农资。传统经验无法告诉我们的,大数据可以精准掌握;传统农法无法实现的生产力,大数据可以深度拓展。践行大食物观,要求我们精耕庞大的数据资源,向数据要生产力。

得益于设施农业的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数据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利用。

在六大茶类中,乌龙茶制作工艺最为复杂。传统高质量铁观音基本靠半机械化制作,做青、包揉等核心环节难以实现自动化。去年,首座“乌龙茶智能工厂”——福建乌龙茶智能加工创新中心落地安溪县虎邱镇,用大数据解决制茶痛点。

“我们将传统工艺与智能化控制有机结合,解决了连续做青和包揉两大‘卡脖子’问题,实现乌龙茶制作全程数字化自动化控制。”省农科院数字农业研究所科研人员李志鹏说,这套系统精准采集制茶师操作力度、时间、次数等数据,系统经过深度学习后,便能尽可能还原大师工艺,精准把控鲜叶品质、做青发酵程度、气味、含水率等指标。

当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走到一起,能够做到很多人工做不好,甚至做不到的事。

在一栋存栏5万羽的鸡舍里找到一只死鸡,难度可想而知。但排查死鸡,又是蛋鸡养殖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旦出现漏网之鱼,便可能诱发疫病,危及整个鸡群健康。在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蛋禽养殖机器人“木鸡郎”经过大数据洗礼后,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个半小时便能完成一栋鸡舍巡检,并精准定位死鸡,识别率达99%。

不仅如此,它还能“揪”病鸡、弱鸡、低产鸡、绝产鸡。这些鸡光吃粮不下蛋、下蛋少。及时淘汰后,能够节约不少饲料成本。按照当前光阳的养殖规模,平摊下来,每只鸡全周期可节省0.5公斤饲粮。养10万只鸡,每年就能省下20万元饲料钱。

03

新芯片——从仰人鼻息到当家作主

有一种鸡,从出生到出栏,只要40天左右。它就是白羽肉鸡。很多人心存疑虑:长得这么快,是不是激素鸡?

其实完全可以放心。白羽肉鸡是育种专家科学选育的快大型品种,最大的特点就是饲料转化效率高。在工厂化集约养殖条件下,它们的生长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我们常见的土鸡——黄羽肉鸡相比,二者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没有差别。如今,白羽肉鸡已成为国民餐桌上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福建是白羽肉鸡养殖大省,年出栏量7亿多羽。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白羽肉鸡种源全部依赖进口。2021年,本土企业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十年磨一剑,自主选育出的白羽肉鸡配套系“圣泽901”通过审定,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真开挂!“国产芯”+人工智能,福建这样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国内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配套系“圣泽901”原种鸡。图源:圣农集团

由此,白羽肉鸡产业逐渐步入“国产芯”当家作主的时代。目前,“圣泽901”已在全国数十家白羽肉鸡养殖企业推广应用。截至2023年底,“圣泽901”已累计推广父母代种鸡雏超过2500万套,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

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的同时,“圣泽901”也在不断迭代升级。“育种研究被视为公司业务的‘特区’——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首席育种专家肖凡说,圣农每年投入超1亿元用于育种研发,持续优化“圣泽901”综合性能。去年优化升级“圣泽901”,商品代肉鸡的料肉比(饲养的畜禽增重1公斤所消耗的饲料量)降低了0.05。按照圣农当前的养殖规模,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饲料成本4亿元。

真开挂!“国产芯”+人工智能,福建这样向设施农业要食物雏鸡在自动饮水系统下饮水。图源:圣农集团

设施农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硬装备。但光有好装备还不够,还需要配套优质“芯片”——好品种。

“我们持续推进设施农业种业创新,强化设施农业优质专用品种联合育种攻关。”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福建自主选育的金针菇、真姬菇、杏鲍菇等工厂化栽培品种相继突破国外垄断,双孢蘑菇、绣球菌等新品种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0%以上。目前,全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超98%,居全国前列。

从仰人鼻息到当家作主,“国产芯”正成为大食物的原动力。

要说火锅、烧烤、麻辣烫菜单中的“钉子户”,白嫩嫩的金针菇绝对算一个。但其实,野生金针菇多为黄色。我国是最早驯化和人工栽培金针菇的国家,早年农法栽培的也大多是黄色品种。得益于设施农业的发展,工厂化周年栽培金针菇成为可能。日本白色金针菇品种“T022”,产量高且稳定,管理粗放,商品性状好,尤其适合工厂化周年栽培,一度垄断国内金针菇市场。

为改变这一局面,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组织开展金针菇育种攻关。福建农林大学与福建万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选育出的“农万金”系列白色金针菇品种,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实现了进口替代。

双孢蘑菇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但过去,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所需品种大多从外国进口。近年来,省农科院专家团队自主选育的新品种“福蘑78”,不仅产量高、出菇层次好,抗病性和适应性强,还适合目前国内主流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管理方式。目前,该品种已在多个企业应用,实现部分国产替代,有望成为新的主栽品种

【责任编辑:滕一郎】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超100斤!福州依伯种出巨型南瓜!
超100斤!福州依伯种出巨型南瓜!
绣球花开故人来
绣球花开故人来
穆言灵:“鼓岭缘”代代相传
穆言灵:“鼓岭缘”代代相传
82岁美国老太重回鼓岭:“我在鼓岭有很多朋友”
82岁美国老太重回鼓岭:“我在鼓岭有很多朋友”
福州房产频道
房地产新政出台满月,楼市反应如何?
房地产新政出台满月,楼市反应如何?
专题推荐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专题询问
文化中国行
福建深入践行大食物观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