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图说新闻
闽侯溪谷也现“冰臼”?
2007-07-18 10:51:12  来源:海峡都市报  【字号

闽侯白沙镇一条无名溪谷,随处可见“冰臼”造型

“冰臼”里还有石头

  本报记者 关永辉 侯希辰 肖春道 文/图

  昨天,有关福安发现所谓冰臼引发争论的报道见诸报端后,不仅引起国内冰川研究专家的注意,也引起了市民对冰臼、冰川的兴趣。昨天本报就接到读者报料称,闽侯白沙镇一条溪谷间,也分布着许多和福安那儿一模一样的“冰臼”。

  在距离闽侯白沙镇联坑村约5公里的深山中,记者找到读者报料中所说的存在“冰臼”的那条溪谷。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两岸石壁的“包裹”下,小溪呈U形,大部分河床裸露,坚硬的巨石布满整个河床。巨石上布满了大小深浅不一、连片成群的石穴,外形酷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它们有的如缸、如锅,有的如盆、如桶,有的保存完整,有的有所缺损,大的石穴直径超过5米,而小的石穴和酒杯一般。短短百米的溪谷,就分布着成百上千个这样的石穴。

  仔细观看,这些圆形或半圆形石穴的底部和四周都非常光滑,有的石穴壁上还能看到螺旋状旋流侵蚀的痕迹,虽然大小各有不同,可这些石穴基本上与地面都是垂直的,并且口小肚大底平,既无进水口,也无出水口。

  当地村民说,这条叫不出名字的溪谷,海拔在400米左右。以前这些石穴都深藏水中,今年天旱酷热,小溪的水特别少,才显露出来。

  【专家解读】

  现代河床不可能有冰川遗迹

  “长年的河水冲刷,即便是几百万年前的冰臼,能保留到现在吗?”在看过记者拍摄的大量图片后,王绍鸿反问道。

  王绍鸿是福建省地质学会第四纪地质地貌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在我省野外考察时看到许多类似白沙镇这条溪流中的地貌。他认为,冰川地貌不可能在现代河床中保存至今,如果真有冰川遗迹,它也应保存于河床上部的两岸,而不可能在河床底部。特别是福建雨水充沛,河水冲刷厉害,几百万年前的地貌,更不可能保留下来。

  王绍鸿说,除了从植物学上考察,还应从动物学上考察某地是否受到冰川影响。在第四纪冰川中,东亚至少发生了四次哺乳动物南迁事件,但都没有影响到福建。华南地区基本上属于热带亚热带,受冰期气候影响较小,动物群在组成上基本是连续的。由此也可认为,我省未受过冰川影响,自然也就没有冰川遗迹。“冰川说”专家所列举的我省多数地方出现“冰蚀地貌”是“假冰川地貌”,“冰川说”专家所列举的百万年甚至200万年前,冰川作用下的大量的奇形怪状的漂砾、条痕石,一直完好地保留至今。这可能吗?这种百万年一直静止的状态,不符合河流地貌发育。这些地貌特征经过上百万年河水的侵蚀,早已不存在。

  出现在我省白水洋槽底和九鲤湖上游、福安白云山溪流中的水底岩石上以及闽侯联坑村溪谷中所谓的“冰臼”,实际是河流形成的壶穴。壶穴成因多种多样,不同的外力,如水侵蚀、溶蚀,风蚀等都可能形成这种地貌。通常在山区河流凹凸不平的岩石河床上,河水急流所挟带的泥沙石块在浅坑内旋转,长期也可形成圆形壶穴。

  □相关链接

  广东也发现过假冰臼

  几年前,有专家提出在广东梅州发现“冰臼”,引发了地学界的争论。广东从事地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家李孟华经考察
 
  李孟华认为,梅州市及全省所有发现所谓冰臼之处均在现代河谷中。梅州市3处“冰臼”(“石窟”、“臼穴”)均位于丰水期水线以下,平水期露出水面,并有积水,此与“壶穴”的形成环境相吻合。据龙鲸河等实地考察,壶穴一般直径1~2米,最小的也在20厘米,最大达10米以上,其深度随直径的加大而加深,大致与水流作用力度一致。壶穴与壶穴间有些已成穿洞,丰沛的水量是形成壶穴的原动力。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