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资讯
海交会平台让他实现“环保产业梦” 废料变宝贝
2013-05-13 22:22:01  作者:温海龙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源鑫环保正全力打造海西第一个大型环保工业示范园区

  福州新闻网讯 在上月新投产的生产线上,大型机器紧张忙碌地工作着,矿渣储库里,铲车不断地把废弃的冶金废渣送到输送带,传送到生产线上各个环节处理,最终“吐”出新型环保型混凝土矿物掺合料。整个“变废为宝”的过程,仅需几个技术工程师和电脑,就能全自动完成。这是13日记者在罗源源鑫环保集团看到的一幕。

  “一期生产线投产1个月以来,已经‘吃’掉了3万多吨工业废料。”源鑫环保董事长陈必松介绍,该环保科技项目是2011年海交会的签约项目,总投资2.6亿元。上月新投产的是一期,二期也将在今年5·18前后动工,预计年底投产。届时每年可消化120吨工业废渣,可减少81.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能有今日的环保成就,陈必松把它归功于海交会。陈必松是福清人,1987年到海南创业。2003年,从事建筑材料工作多年的朋友罗永斌向他提起:上海同济大学材料研究所的一个朋友的材料运用专利——利用工业废弃物制作新型环保节能建材。

  这让陈必松眼前一亮,环保建材绝对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他马上和同济大学的专家取得了联系,并很快建立了合作意向。在选址方面,陈必松在福建跑了不少地方,一直没寻觅到合适的场所。

  在2004年的海交会上,陈必松了解到罗源正着力发展临港经济,他将目光瞄准了罗源湾的港口优势,以及开发区钢铁厂每年数百万吨的钢铁废渣及工业废料上。经过反复考察,当年,源鑫集团第一家水泥厂在罗源湾开发区悄悄落户。“那时,同行的人都以为我是不是疯了。”陈必松透露,业内人都知道,水泥的主原料是石灰石,而罗源湾及周边地区根本没有这些原料,“无米难成炊”的观念,让不少人对他的选择打了问号。

  不过,陈必松并不气馁,他明白自己要走的路——把环保理念贯穿到新型建材的研发和实践生产中。陈必松说:“创业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由于新技术从研发到运用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还是遇到生产原材料严重稀缺的问题,产量一直没上去。”

  面对困难,陈必松选择增加科技投入,亲自到很多地方挖掘人才。企业研发中心陆续同同济大学、福州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源鑫集团,科技助力很快使产业腾飞起来,从建厂初期单条每年3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到目前年产120万吨水泥、120万吨商品混凝土、120万吨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等多条生产线。

  近年来,罗源湾钢铁企业的新生产线相继上马,“百亿冶金城”规模不断壮大。“我们企业也会相应变大,以便吃掉它们新增的‘废物’”。陈必松信心满满地说,去年公司总产值近10亿元,随着新生产线的投产,预计今年总产值将突破15亿,比去年增长50%。

  (福州日报记者 温海龙 通讯员 刘其燚 洪映)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