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资讯
永泰李果试走“鲜食”之路 专家授课和技术支持
2013-03-27 00:28:28  作者:张铁国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讯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鲜食芙蓉李种植技术……”26日下午,在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会议室内,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廖汝玉给30多位李果种植大户上了一堂课。

  月洲村417户村民几乎家家户户种李树,共1900亩,李果年产量最多可达250万公斤,李果成了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月洲村党支部书记黄学仁告诉记者,由于村里外出人口多,全村李树采取粗放式管理,产量低,李果品质参差不齐,村民们大都将这些原料李出售给李果加工厂进行深加工,制成李干、蜜饯。但原料李的价格较低,去年平均每公斤才1.6元。

  月洲村李果产量低在永泰并非个案。廖汝玉介绍,永泰共种植李树10.92万亩,年产李果4.45吨,李树栽培面积占全省近四分之一,但平均每亩仅产李果0.41吨,产量普遍偏低。

  如何提高李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永泰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葛岭镇台口村一些品质好、个头大的芙蓉李鲜果每公斤价格卖到五六元,是原料李的三四倍,江西、湖南的一些商家甚至通过网络直接下订单,当地村民的鲜果供不应求。为此,县农业局决定今年在芙蓉李种植面积较多的月洲村试行李果品种改良,走开“鲜食”类李果的销售路子。

  据介绍,由于鲜食类李果对外观、卖相要求高,他们决定采取请专家授课的方式,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水平,并改良品种,及时指导农户疏果疏花、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提高李果品质,逐步让农户转变销售观念。

  65岁的村民张瑞辽种有15亩李树,去年产李果3万公斤。“我那些原料李0.6元就卖了,一年收入才2万多元,这还不包括人工成本。”他说,听完课后,对李树的科学种植和田间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张瑞辽对今后农户“转型”广种鲜果又有新的担忧:“大家都来改良品种,鲜果多了怎么卖得出去?”对此,永泰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届时农业部门将积极提供帮助,帮助果农联系销路。

  (福州日报记者 张铁国 通讯员 卢余清 董扬洁)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