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资讯
本月升级网游实名认证制度漏洞依然多 效果成谜
2011-10-12 10:17:56  作者:江海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讯  根据国家《关于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的通知》,本月起网络游戏将实行实名认证制度,以杜绝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昨日,记者走访了福州部分网吧与网游企业后发现,与之前的认证制度相比,新规升级了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因此确实能减少玩家的网游时间。不过,由于新规仍存在不少漏洞,实际实施效果有待观察。

  新防沉迷系统“打补丁”

  由政府推动并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在全世界是个首创。自2007年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实施了多项法规,目的就是推动人们健康网游。

  国家八部门曾于2007年联合发出《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所有网游运营商必须安装并运行网游防沉迷系统,通过技术手段限制未成年人长时间沉溺于游戏之中。被系统认定为未成年人的玩家玩网游的时间如果超过3个小时,则游戏收益减半,超过5个小时,则游戏收益为零。

  而2010年8月1日开始实行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也同样要求网游玩家必须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

  然而,从实际效果看,此前的《通知》和《办法》,均没有达到目的。由于之前的身份认证系统存在很大漏洞,加之当时各个网游企业设置的实名验证系统,都只是要求玩家自主登记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没有对玩家真实身份进行认证和核实,导致网游实名认证形同虚设。

  而从今年10月1日开始的新版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显然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对该系统进行了升级强化,用网游爱好者的话来说就是“打补丁”。

  例如,针对许多人使用“身份证号码生成器”来规避身份认证系统的情况,目前的实名验证工作由公安部所属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承担。如果经验证,用户提供的是虚假身份信息,那么该用户将被自动纳入防沉迷系统。

  本月之后,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要收集并初步识别网游用户注册信息,及时向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报送需验证的用户身份信息,查询中心将身份比对的结果反馈给网游企业,企业严格将经实名验证证明是提供虚假身份信息的用户纳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

  另一方面,针对此前不少网游企业擅自降低认证门槛的情况,新规也要求所有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进行开发部署,不得随意更改实施方式,扩大或缩小系统功能权限等,违者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并停止其网络游戏出版运营和相关互联网接入服务,直至取消其相关许可。

  玩家网游时间受限

  那么,“打补丁”之后的网游限制措施,实际实施效果如何呢?

  “从我们后台检测的情况看,新系统运行后,用户使用网游的时间确实开始减少。”昨日,福州一家大型网游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认证制度规定,如果系统识别玩家是未成年玩家,前3小时该账号的经验获得,装备、物品的掉落率不受影响,超过3个小时,则在游戏中的收益减半,超过5个小时后,则玩家在游戏中的收益为零,以此强迫未成年玩家下线休息。

  10月1日的情况说明,现在用虚假信息注册网游账号比以前困难多了。现在就算用“身份证号码生成器”生成身份证号码,因为名字和身份证号对不上号,过几天还是会被纳入防沉迷系统。这样,游戏时间还是会被限制。

  仍存漏洞有待完善

  尽管新规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公布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看,很多地方还都存在漏洞。

  在采访中,不少玩家告诉记者,只要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注册账号,该账号就不会被纳入防沉迷系统。因为系统只会识别身份证号码是否“成年”,却无法识别在玩游戏的人是否成年。

  此外,现在办银行卡、电话卡,以及买保险、买房、买车等都会收集身份信息,由于监管不严,这些信息很容易被买卖,未成年人很容易就可使用这些身份信息。

  此外,还有一些玩家想出了“打游击”的方法,那就是申请多个游戏账号玩游戏,一个账号超时就换另一个账号继续玩。

  因此,国内资深IT专家刘韧表示,只有做到通过识别玩家IP地址,并将各类游戏服务器之间身份信息互联,才能有效限制玩家游戏时间。不过,国家在限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方面已不断进步,以后还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福州晚报记者 江海)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林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