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资讯
福州大米批发商吐苦水:米价年后还涨 真是太反常
2010-05-18 09:48:3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CPI涨2.8%你感受如何·系列报道之一

  开栏的话:

  “跑不赢刘翔,也要跑赢CPI”,由此可见老百姓对通胀的关心。

  CPI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的不只是“菜篮子”,还会引发利息、股市、楼市、工资等连锁反应,切切实实影响着我们的“钱匣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4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创出自2008年11月份以来的18月新高,一场钱包保卫战俨然打响。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CPI涨2.8%你感受如何?”系列报道,关注在负利率时代,市民对衣食住行变化的亲身感受。

  本报讯 “反常,反常,很反常。”做大米生意七八年了,刚步入而立之年的王建德坦陈这是入行以来行情最反常的一年。最近3个月,米价每月涨幅都在10%左右,部分品种还出现倒挂。这让作为批发商的他很纠结,不敢贸然一次性大幅涨价,不得不选择多次小幅涨价。饶是如此,最近的走量仍是跌了至少五成。

  部分品种倒挂严重

  王建德是郑锦贸易粮行负责人。3月,榕城各种大米批发价格月涨幅达1%~6%;4月份,榕粮食价格继续攀升,其中以各品种大米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月涨幅最高逾15%……粮食批发交易市场近期公布的数据,让他有些不忍看下去的感觉。

  不单批发行情如此,终端零售渠道亦是如此。超市以往热销的每500克1.6元的米几乎绝迹,售价动辄都在2元以上,低价散装米甚是难觅。

  “正常年份,米市在年后就会一路下行。可今年,春节过后的这3个月时间,每个月都要涨10%左右。直到5月中旬,这米价才刚刚稳下来,也不知道后市会怎样。”王建德告诉记者,去年这个时候,东北米从郑锦粮行批出去的价格只要1.3元/500克,眼下却高达1.98元。而这主要受西南干旱、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以及通胀预期等因素影响,农民和批发商惜售心理加重,“再加上西南干旱话题炒作,产区的价格不涨才怪”。

  王建德称,各品种大米中,数粳米价格涨幅最大,以东北米、江苏粳米为甚。由于江苏产区大米价格上涨较快,市场价格“倒挂”严重,到货价高于市场销售价。本地经销商不敢贸然进货,市场呈现断货状态,目前到货成本价在4120元/吨左右。“江苏粳米出厂价都已经达到2元/500克了,但我们这边出去的批发价目前却只有1.8元,倒挂有多严重,你自己看看。”

【责任编辑:陈玲云】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