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政务
闽侯白沙孔元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勤作为惠民生
2012-03-30 22:01:21  作者:徐小杰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州新闻网讯 走进闽侯县白沙镇孔元村,一排排食用菌大棚格外引人注目。眼下正是白背毛木耳收获的季节,孔元村村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孔元村党支部结合当地实际,引导村民种植特色农作物——白背毛木耳,小小的白背毛木耳成了村民致富新帮手。党支部还通过创办“激情广场”等形式,丰富村民农闲文化生活。

  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别看这小小的白背毛木耳,价格可不低,每公斤最高可卖到32元。”孔元村种植大户吕义康说,从2008年起,每年仅此一项就能给他带来三四万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创业,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除了白背毛木耳外,他家还种植水稻和蔬菜等,年收入有五六万元。

  孔元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潘小平告诉记者,2011年全村发展白背毛木耳种植250万袋,产量1000多吨,产值达700多万元,惠及全村半数以上村民。

  而几年前,偏僻落后的孔元村还曾一度陷入困境。“那时,监狱、研究所等省直单位相继搬离孔元村,靠提供后勤保障维持生计的村民们收入一落千丈。”潘小平回忆说,带领村民另辟致富途径成了村党支部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按照特色经济富村的发展思路,孔元村选准白背毛木耳这一特色农业“破题”。2007年,村两委赴漳州等白背毛木耳发展较成功的地区学习考察,引进了一家白背毛木耳种植加工企业,开始进行白背毛木耳种植的示范、推广工作。白背毛木耳的生长条件与孔元村的气候环境十分吻合,这家公司当年就收回了成本,还小有赢利。此后,村民们放心大胆地种起了白背毛木耳。为解决技术指导难、销售难等问题,村党支部因势利导,大力发展标准化种植园区。2008年底,18户农民合资建立了元翔食用菌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初步实现了木耳产业化和规模化。

  丰富文化生活 提升村民文明素质

  每当夜幕降临,只要天气条件好,孔元村村部前的广场上总是热闹非凡。村里20余名喜爱文艺的妇女组成了舞蹈队,晚上都会到“激情广场”上跳几支舞。

  潘小平告诉记者, 去年9月,在党支部的积极努力下,孔元村“激情广场”正式开办。村里出资买来电视、影碟机和录像光盘,供村民学习跳舞唱歌。“参加跳舞后,腰疼的老毛病好多了,走路也轻巧起来!”孔元村村民黄冬金说,她两个女儿也都加入了激情广场,一家人都成了广场的常客。

  今年3月7日,孔元村礼堂里人头攒动,一场以庆祝“三八”妇女节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在这里隆重上演,这也让该村259名妇女头一回在家门口热热闹闹地过了一回“三八”节。村民将闽剧唱段《十二月水果》、快板《落实计划生育好》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搬上舞台。

  孔元村文化协管员兰孝土介绍, 近年来,村里建成了投资60多万的文化活动中心,“村里有演出或者县里送电影下乡时,村民都会来到这里。平时村里的依姆依伯经常在这儿拉二胡、唱闽剧,自娱自乐。”

  改善基础设施,推进文明村镇建设

  潘小平告诉记者,这些年,孔元村多方筹措资金,拓宽改造了通村主干道,加固维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饮水工程、村文化活动中心和广播电视联网工程。

  去年9月份,让全体孔元村民高兴的是,往返于孔元村和大目溪的603路公交车正式开通。由于该车经过白沙镇中心区域,这个昔日偏僻的小山村一改往日交通落后的面貌,村民出行变得十分便捷。

  “村民收入增加了,村里的文化、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了,群众赌博、吵架的少了,参加健身、读书的多了。10年来,村里没发生治安案件和群众上访事件。”潘小平说,目前,村里正积极争取相关配套政策,规划建造农民公寓,改善村里无房户、危房户村民的居住条件。

  经过几年发展,孔元村一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先后获得“全国计划生育先进村”“全国巾帼科技示范村”“福建省卫生村”“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福州日报记者 徐小杰)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林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