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资讯
福州工业经济发展又好又快 岁末年初捷报频传
2007-01-29 21:39:11  作者:林靖,李智勇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岁末年初,福州工业经济捷报频传。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228.81亿元,比增21.7%;工业销售产值完成2144.8亿元,比增19.2%;地产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完成754.2亿元,比增13.1%;一至四季度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速分别为25.3%、22.8%、22.2%、21.7%,其中,7至11月每月末累计增速上下浮动不超过0.1个百分点。
   
  这组数字表明,2006年,福州工业经济做到“快速、平稳、持续增长”,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两翼”撑起“半壁江山”
   
  我市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拓展南北“两翼”,加快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经过政策引导、产业布局调整,眼下,一大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已依托四大临港工业集聚区布局,福州工业经济正在向以江阴、罗源湾为重点的“两翼”集聚。
   
  在可门电厂、时代包装等项目强力带动下,“北翼”的罗源、连江工业累计增速分别高达66.1%和40.5%。随着吴航不锈钢、金纶石化、国电江阴电厂、福兴医药等项目的崛起,“南翼”的福清、长乐两个重点工业市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增速分别达到了25.3%和26.1%,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
   
  在“一体两翼”的布局调整下,2006年,两翼的福清、长乐、罗源、连江四县(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千亿元,占福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量达241.68亿元,占全市工业增长的65.7%,成为我市工业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

“冶金家族”一鸣惊人
   
  在对产业布局进行调整的同时,我市还把精力放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把港口建设与发展装备制造业、冶金、石化等重化工业有机结合起来,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推动工业跨越式发展。2006年,我市轻工业完成产值733.17亿元,比增20%;重工业完成产值1127.84亿元,比增22.1%,实现协调发展。
   
  去年全市有九大行业产值超百亿,分别是:电子信息业506.4亿元、纺织192.38亿元、农副食品制造127.57亿元、塑胶157.5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120.63亿元、电力工业181.98亿元、冶金150.6亿元、电子机械107.5亿元、非金属矿制造业100.94亿元。
   
  电子、纺织、塑胶、冶金、交通设备制造成为我市五大产业,2006年共完成产值111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5.7%。其中,最得意的当属“冶金家族”。一直默默无闻的“冶金家族”,一跃成为2006年福州工业界最耀眼的明星。自建国以来,我市冶金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年产值高达150.6亿元,比增50.6%,创下历年最高纪录,居全省九地市之首,增速比全省冶金工业平均增速高18.3个百分点。
   
  电子行业虽受主要产品液晶显示器降价、CRT显示器逐渐退出市场影响,产值仍达506.4亿元,增速达到22.6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0.96个百分点;纺织业增速达到33%,仍处高位运行;塑料及橡胶制品增速分别达到16.58%和19.87%;交通设备制造业增长8.84%。
 
自主创新硕果累累
   
  2006年,大量科技创新的“新鲜血液”注入了福州工业的“肌体”。我市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为发展壮大苦练“内功”。
   
  2006年10月,福耀玻璃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6年12月,日立数字映像、钜全活塞、华冠纺织、富士通软件、东南汽车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企业中心……我市把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作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54家工业企业建立了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这54家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中心,在我市企业创新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引导、示范和推动作用。
   
  2006年,是历年来我市产品获得驰名商标、中国名牌最多的一年。百洋、海欣、海旺鱼糜制品、福人木业、亚通塑料管材等5件产品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福人木业、飞毛腿、万年青等3项产品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永泰芙蓉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认定,成为我市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福州市证明商标零的突破,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金字招牌”。
 
骨干企业加速领跑
   
  捷联电子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显示器生产企业,2006年产值增长41.86亿元,增量对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贡献近一半。长乐最大钢铁企业吴航不锈钢去年产值30.8亿元,位居全市冶金行业首位,其产值约占全市冶金行业工业产值的五分之一。
   
  如今看福州,像捷联电子、吴航不锈钢这样的骨干企业还有许多,它们加速领跑,带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2006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培育实施213家(含78项省新增长点项目)对我市工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能显著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新增长点企业项目。213家新增长点企业全年完成产值1037.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46.5%;新增产值200.3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54.4%,拉动作用明显。其中,新投产的企业29家,新增产值38.8亿元;增长5亿元以上的有捷联电子、冠城大通等11家。

  (福州日报记者 林靖 李智勇)

【责任编辑:姜润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