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闽南新闻
股市近来大热 厦门学生“股神”一年不到赚百万
2007-05-14 16:19:01  来源:海峡导报  【字号

  索 引

  股市近来大热,就在各路人马几乎是一窝蜂地扎堆进军股市的时候,大学校园内的莘莘学子也不甘落后,奋勇进军股市。近日,记者就大学生炒股在厦门大学内进行了局部调查,发现有的系近乎半数皆“股”,也有的院系几乎无人问津股市;有的大学生入市不到一年大赚百万,也有人刚入市就被套;有的大学生和家人一起共闯股市,也有人背着家人借钱炒股,可谓是百态丛生。

  现在,在股市中赚钱的比比皆是,可像厦大财会专业博士生小博那样,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将十几万炒成130多万的并不多。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一边读书一边炒股的“校园股神”。

  第一桶金来自基金

  虽然现在身家百万,但刚开始的时候小博的资金不过10万而已。“我的第一桶金来自基金”,小博津津有味地给记者讲起了他的“发家史”。

  2006年5月,小博萌发了涉足股市的念头,无奈当时只有几万元积蓄,加上家人的“赞助”也不过十几万左右,无法“大干一场”,而且当时的他对股市也不是很了解,于是小博将十几万元资金全部买了一支广发基金,半年多后十几万元奇迹般地变成了30万。

  “这30万不仅为我的炒股之路提供了资本基础,同时也让我在股市中大展拳脚信心百倍。”小博回忆道。

  30万炒成了130万

  接下来,小博把30万分别投入到了大众交通 (600611)、兰生股份(600826)、国电电力(600795)等股票中。

  随着牛市越来越牛,兰生股份一路从8元多涨到了24元多,虽然中间曾出现过震荡调整,但是小博并没有作出短期抛出的决定,而是采取了锁仓的方式,平稳地度过了震荡。而大众交通(600611)就更“争气”了,股价从不到7元钱一路飙升至27元左右。

  现在,小博的30万已经变成了130多万。初入股市就有这样的战绩,小博自然是非常满意。直到现在,小博仍然看好兰生股份,大众交通,哪怕是在4000点这样的“风口浪尖”,他还是选择锁仓。

  几乎变身“私募经理”

  现在,上网浏览股市新闻、关注股市行情是小博每天必做的事情;同时,他还经常向一些老股民学习、取经。一来二去,他的出众表现吸引了不少的股民,一些老股民还放心地把钱拿给他炒,入市不到一年的他几乎成了个“私募经理”。

  此外,他还教自己的学弟学妹们炒股,经常给他们推荐,不时还举办个小型“股评会”什么的,和同学、老股民一起对股市行情进行预测,俨然成为一个股市专家。

  当被问到炒股的诀窍时,小博说其实炒股非常容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抓住龙头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股守仓,在牛市的背景下恐怕不赚钱也难。

  破5千点会暂时退出

  面对股市的疯涨,小博告诉记者,现在的形势相当好,他对大盘突破5000点信心十足。但他也表示,当股市突破5000点时,他可能会选择暂时退出,看看情况再作打算。

  “2000点、3000点、4000点都只是开始,整点震荡太正常不过了,我坚信大盘的5000点、甚至是8000点马上就会到来。”这样的理直气壮和信心十足让记者对这位博士印象深刻。

  尽管踌躇满志,但小博对股指期货却有点担忧。“股指期货面市的时候,也就是我与股市彻底告别的日子。”“到时候,我会像现在一样关注股市和股指期货,但是我不会再涉足其中”。

  【声音】

  大学生炒股老师褒贬不一

  对于炒股,大学生们认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只要不影响学业,炒炒股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股票会涉及经济的方方面面,还可以通过炒股增加投资意识,增强心理承受力,快速成熟起来。

  对此,不同院系的老师也有不同看法。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黄老师说,大学是学生走入社会的预热阶段,炒股可以培养学生的“财商”。另外,炒股的时候,学生都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多地收集和分析信息,这将是学生以后走入社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相比之下,物理系陈老师则认为学生炒股是本末倒置。“炒股要占用大量时间,影响学业。”陈老师认为:再说,学生的经济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薄弱,赚钱了可能使他们产生赌博心态,亏了又可能给生活带来压力,学生最好还是把踏踏实实学习放在首位,毕竟赚钱以后有的是机会。

  炒股读书两不误?

  近日,记者就学生炒股在厦门大学进行了番调查,发现有的系几乎是半数皆股,也有不少院系无人问津股市;有的学生入市不到一年大赚百万,有人刚入市就被套。

  经济专业成主力军

  记者调查发现,学经济的大学生是“校园股民”的主力军。在厦大金融系和管理学院,有些寝室甚至“全民皆股”,按照金融系一位同学的说法牞他们系有30%以上的学生属“炒股一族”。相比之下,生物、物理、电子工程、化学等院系的学生炒股比例不到一成。

  小刘是07年会计系研究生,他原来读的是厦门大学物理系,对股市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考上会计系公费研究生后,小刘把父母奖励他的1万元全部拿来买了潘钢钢钒(000629),虽然刚开始不到一个月就被套住了,但他却也炒得不亦乐乎。

  小刘认为,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创造财富,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既检验了学习,又增加了自己“荷包”的分量。小刘笑着说:“我身边的‘炒股族’,学习积极性都在不断增强,有时还围着老师不停地问东问西,把在股市上遇到的不明之处向老师求教。”

  校园股民男多女少

  在厦大“校园股民”中,男生多于女生,理科生多于文科生,高年级多于低年级。金融系03级本科生小陈告诉记者,自己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女股民,她的同学中炒股的几乎都是男生。记者在同学们的炒股QQ群上也看到,在网上交流炒股经的几乎都是男生,女同学很少见到。

  除了男多女少外,学生股民中以研究生最多,本科和博士相对较少。记者在一个炒股QQ群中看到,研究生占到了一半,博士三成多,而本科生不足两成。“本科生在知识和资金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博士生虽然知识够多,但是大多数都比较谨慎,害怕风险,而研究生当然就是最佳的炒股者了。”研究生小洪如此表示。

  多数只是小打小闹

  而学生“炒股族”的资金来源,大致有家人的资助、个人挣得的打工钱、自己的零花钱等几类。总的来说,大多是小打小闹。

  小洪告诉记者,厦大的学生股民炒股的资金一般在万元左右,多的能有十几万,少的也就几千元。他说:“前段时间,还有个学弟想要拿1000元炒股。”

  别看大学生多是小打小闹,但是他们当中赚钱的还不少呢,06级金融系小陈说,他们组织了一个炒股小组,业余时间大家经常交流,其中80%的人都赚钱了,最多的用6000多元赚了1万多呢。

  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 吴晓平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