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闽南新闻
厦门实行两税合一 特区不再“特” 大家怎么看
2007-04-16 09:35:10  来源:海峡导报  【字号

  上个月,全国人大高票表决通过了 《企业所得税法》,在新法体制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厦门特区中的企业税负优势也一去不复返,在五年之内,企业所得税税率也将统一由15%逐步过渡到25%。

  10日,在“12366国税政策每周问答”与《海峡导报》联办两周年之际,本报和厦门市国税 局 共 同 组 织 了“12366国税政策每周问答税企座谈会”。会上,企业代表及相关专家就共同关注的 “两法合一”热门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正如本报常务副总编陈创业所说的,希望通过这次税、企、报三者的联动,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关注焦点

  从2008年起,新《企业所得税法》将正式实施,作为长期以来一直享受特区优惠的企业,应该如何从容应对?企业普遍希望,具体条例出台之后,税务部门能对企业进行一些系统的培训。

  杜红鹰:我们也注意到,新税法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仍然实行15%的优惠税率。我们企业最为关注的是,模拟机训练基地、飞机维修业务等高技术含量业务是否可以剥离出来单独设立公司,争取套用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优惠政策?

  徐 萍:在新法里没有明确提到国外投资者分得的股息是否可以免税,企业非常关心这条。股息分配和再投资退税是按照哪一个制度目前还没有定论,希望实施细则里会有比较清晰的解释。

  吴晓梅:从指导业务实践的角度出发,就行业特殊问题,我们对细则及相关的补充性条款非常关注,如:工效挂钩工资结余的纳税调整问题、行业使用国产设备、研发经费的所得税优惠等。

  相关背景

  据厦门国税直属税务分局局长朱爱珍介绍,厦门国税12366咨询热线自2002年开通以来,已接听电话70多万人次,日最高量达997个。为让纳税人更全面地了解每个时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厦门国税在本报开辟了 “12366国税政策每周问答”栏目,通过报纸在固定时间宣传国税政策,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受到一致好评。

  “12366国税政策每周问答”开栏两周年,正好满100期。这100期问答至少起到了三方面作用:一是将有关税收政策及时传达给纳税人,并较为详细地解答了纳税人的涉税问题;二是将国税局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及重要措施通报给纳税人,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三是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企业影响

  内资企业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但对本可以享受特区优惠税率15%的厦门多数内资企业来说,影响可谓较大,那么,企业受到的影响究竟在哪?

  杜红鹰:因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具体税前列支政策影响目前无法确定,但可以预知,税前列支政策中与销售收入挂钩的,对厦航较为有利,与资产相关的政策对厦航影响则较大。

  方耀民:原先特区企业税率15%是政策给予的优惠,现在调整为25%应该说是顺应公平竞争的趋势。但税率提高以后,一些特种行业仍然可以享受到优惠政策,希望能考虑出台相关政策,更好地引导污泥、中水回收等环保产业的发展。

  吴晓梅:两法合一,烟草行业很难用有利还是不利来简单衡量,但肯定是有影响的。比如,根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卷烟制造企业将被取消法人资格。根据新法规定的纳税主体认定办法,必然产生税源流动;再比如,鉴于行业自律性较强,新法可能对行业的一些财务政策产生影响,如广告宣传费的列支比例、折旧政策等。

  内资金融业

  对于厦门的内资金融企业来说,此次“两法合一”政策的出台可谓风景独好,由于特区的内资金融行业也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实行统一33%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两法合一”之后,这部分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将减少到25%。

  曾桂华:对工商银行来说 “两法合一”是利好。新法实施后,工商银行的税率从33%降至25%,降了8%,幅度是非常大的。以前33%的企业所得税再加上不良资产处置和计税工资标准偏低等因素,实际税负远超过33%。此次调整后,工商银行将受益于新《企业所得税法》。

  苏荣坚:一直以来,与厦门其他企业相比,内资金融企业的所得税税负比较重,“两法合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所得税税率减少了八个百分点,税负降低了。同时新税法对税前扣除项目和标准进一步规范,特别是工资费用扣除标准的并轨对金融企业减低税负有很好的作用,税率的降低和工资税前扣除标准的提高,预计所得税负可以降低十五到二十个百分点,税负的降低有利于提高金融企业股东的回报率,增强企业的积累能力。信托行业目前正处于转轨的时期,相对于其他的资产管理机构盈利能力还比较低,两税并轨对信托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杨文贞:新税法对商业银行税负的影响是重大利好。按照旧的税收管理,原有负担比较重;新税法出台,名义税率下降了8%,为银行减轻了税收负担,增强了企业银行发展的后劲。

  外资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对于厦门的外资企业来说,此次企业所得税税率将上浮10%。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影响似乎不大,在即将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中,高新技术企业依然实行15%的优惠税率。不过,是否会被划入高新行列,依然是企业最为关心的话题。

  徐萍:太古飞机现在享受出口型企业的减半优惠政策,优惠税率是10%。2008年1月1日后,税率将从10%增加到25%,公司一年就将增加税负几千万。优惠政策取消后,公司会重点研究如何应对。太古飞机这两年已经不断在扩大经营范围,扩大产品规模,从维修到制造,航材管理,加大了技术开发力度,就是希望通过技术开发使企业符合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企业非常关心国家界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如果能达到标准,税率从10%增加到15%,只提高5个百分点,企业的压力就不那么大了。

  陈 刚:汽车制造业是个传统行业,市场竞争很激烈,公司利润率逐年下降,理解和利用税收政策对公司显得尤其重要。2008年要实施的新税法将扶持行业范围缩小了。作为应对,公司可能调整投资计划,尽可能将投资计划提前到今年,尽量在今年享受所得税抵免的优惠。

  目前客车制造行业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企业不得不加大投入追求差异化。为了继续享受15%的优惠税率,金龙会加大研发力度,以符合国家产业优惠政策的规定。

  专家支招

  企业有企业应对的策略和思维,作为专家和学者,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厦门的企业和厦门经济特区又该如何应对才能保持长期以来的优势?

  孙隆英:新税法给已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和正准备投资中国的投资者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既要求企业和投资者不断提高自身税务管理能力来控制和防范相应的税务风险,也提供了在更高的平台上利用税收优惠实现经营利益最大化的可能。过去,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税务策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税收优惠的考量;但在更具政策导向性的新优惠体系下,这已不再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战略。新税法将对外资企业在经营业务模式、投资架构、投资地点选择及融资策略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过去简单考虑区域性税收优惠转变为关注投资所在地的自然资源、市场环境和人才储备等。从新税法条款的规定看,特区的区位优势已不复存在,将告别优惠驱动,进入后特区时代。企业应在转变观念、提升管理的同时,以建设“海西”发展两岸关系为切入点,争创特区新优势。

  吴庭玮:新税法实施后,将提高企业的所得税名义税负。但名义税率的提高并不会带来企业实际税负的同比例提高,由于对老企业采取了一定期限的过渡优惠措施,其中一部分企业还可以按新税法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和小型微利企业照顾性低税率。加之新法扩大了内资企业的税前扣除标准,客观上抵消了税率提高造成的税负增加。因此,内资企业的税负相对平衡,总体上不会对厦门内资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太大的影响。企业应关注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力争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享受15%的优惠税率,那么企业的税负还可能降低。

  童锦治:厦门的企业应根据新税法的政策意图,调整投资方向,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赢取新税法的税收利益。新税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的所得,以及涉及技术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项目的收入和支出等都给予了措施多样、力度较大的税收鼓励。厦门的企业若能按照新税法的政策意图调整投资方向和活动方式,就能最大限度地享受新税法的税收优惠,做到在名义税率提高的情况下,实现实际税负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政府部门应该在相关政策上按照税法意图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在财力上则应该通过补贴、奖励、资助等方式把新增的企业所得税收入部分地返回给企业,以鼓励、帮助和推动企业的技术开发、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使更多的企业和企业活动享受新税法的税收优惠,从而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陈佑强:今天大家提出的许多问题,如高新技术企业如何认定,小型微利企业怎样认定,五年的过渡期如何操作,内资企业更多关注税前扣除的规定,都有待由今后出台的实施细则予以明确。虽然税收的变化只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但是税收是影响企业盈利的一个直接因素。厦门的企业原来享受特区优惠政策,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现在税率一下子增长了10个百分点。尽管这次税法出台只是个框架性原则性的规定,企业仍需要认真考虑应对措施。国税机关也将密切关注今天企业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继续发挥国税12366和每周问答的功能,及时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有关政策变动;在细则实施的过程中,国税会有选择地进行培训;企业有疑难问题可及时向国税局反映,国税局将把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中向上反映。

  总而言之,新税法的出台对厦门企业是个考验,对厦门国税也是个考验。希望双方都做好准备,共同迎接这个挑战。国税局愿意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共同应对这次挑战,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