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闽南新闻
福建百名贫困生调查:贫困生家庭普遍为大家庭
2006-07-21 07:02:16  来源:海峡都市报  【字号

  【引子】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的数字,目前全国的普通高校中,贫困生460万人左右,约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20%。福建省有多少数量的贫困生,我们暂时没有得到官方的权威数据。

  本报与福州博智市场研究公司联合对福建省贫困生的生活和精神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访问对象为我省九地市刚参加完今年高考的贫困学生,共调查了100个样本。其中,男生占42%,女生占58%。

  为了更好地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一些可能造成贫困生的社会成因进行分析,我们特邀浙江大学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院卫军英副教授对这份调查报告做点评。

  【贫困生调查】之家庭

  贫困生家庭普遍为大家庭:

  从贫困生的家庭组成的人数来看,贫困学生的家庭成员数平均在5人左右。其中,有25.0%的家庭成员为4人,13.3%的家庭成员为5人,11.8%的家庭成员为6人,16.7%的家庭成员为7人,还有1.7%的家庭成员为8人。

  近两成贫困生家庭父母双亡或一方去世:

  从家庭结构来看,18.3%的家庭是单亲家庭或父母双亡,而且8.3%的家庭至少有一个高龄老人需要赡养。

  贫困学生的父母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本次调查表明,36.2%的父亲只有小学及以下学历,而母亲小学以下学历的比例更是高达75.5%;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父亲只有2%,而母亲则没有一个。从父母的职业来看,将近58%的贫困生父母在家务农,17%的母亲处于失业状况,6%的父亲处于失业状况。也就是说有接近七成的贫困生是来自于农民和无业失业家庭。

  七成家庭入不敷出:

  这些贫困生的年家庭收入不到4000元的就占到38.3%,4001~6000元的占35%,6001~8000元的占15%;家庭支出超过8000元的就占到七成左右。调查表明:平均每个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至少要8000元左右。这表明,每年仅学费和生活费两项支出,就使得90%左右的贫困生家庭处于严重的负债状态。

  问及“家庭收入较少的原因”时,有41.7%的贫困生选择了“无增加收入的途径”,25%的贫困生选择了“家乡所在地贫困”,16.7%的贫困生选择了“家人残疾或患病”,而选择“单亲或父母双亡”的也有18.3%。

  卫军英:社会原因是贫困生问题凸现的根本原因,而家庭贫困则是产生贫困大学生的直接原因,尤其是地区经济发展失衡和社会贫富分化,使得这一社会问题日益凸现。家庭结构、家庭人数、文化程度和就业情况等几个因素与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相关,或导致家庭贫困,或使得家庭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一个年总收入仅仅在4000元左右的贫困家庭是远远不够支付孩子学费和生活费用的。尽管现在的贫困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完成学业,但是过于昂贵的学费和教育成本仍使得许多贫困学子上不起学。

  【贫困生调查】之心态

  家人是孩子遇到困难时的第一求助对象:

  当问及“遇到困难时,你最先会向谁求助”时,有53.3%的学生表示会向家人求助,其次是同学和老师,分别占16.7%和13.3%,而选择不和别人说的只占6.7%。这说明了现在的贫困学生心理情况较好,愿意与外界交流。

  学费和生活费仍是贫困生在上大学前最担心的问题:

  本次调查表明,有96.7%的学生表示在上大学之前最担心的问题是学费和生活费,还有3.3%的学生表示人际交往是他们上大学前最担心的问题。当问及“当你拿到工资、爱心补助或奖学金时,你会如何使用”时,有95%的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愿意参与勤工俭学来补助生活费。可以说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仍是这些学生在暑假的这段时间最担心的问题,这也表明在我们电话采访他们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正在外地打工,他们希望通过暑假这段时间能挣一些钱来贴补家用。

  感到就业压力大:当问及“你觉得毕业后找工作容易吗”时,有65%的贫困学生认为毕业后找工作比较困难,只有28.4%的贫困学生认为毕业后找工作比较容易,还有6.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看来,目前的就业压力也让贫困生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回报家乡和社会是多数贫困生的理想:

  调查表明,有30%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一定回到家乡参加工作,而有23.3%的学生表示等发展好了再回到家乡参加工作,也有21.7%的学生不愿意再回来参加工作。看来大部分贫困学子对自己的家乡还是充满了感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来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当问及“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时,有95%的贫困学生的人生目标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影响他们人生目标最大的因素是为了改变现状和家境的影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贫困学子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他们也希望将来能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卫军英:面对经济压力,贫困生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一定的心理焦虑。

  此外,目前就业前景的不明了也给一部分贫困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大部分的贫困生由于经济紧张只能勉强达到温饱,在自我提升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投入无法与其他学生抗衡,这些都让许多贫困生在参与就业竞争时对自己缺乏信心。一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愧疚,一是觉得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是对不起社会上资助他们的好心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应该给予贫困生一个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毕竟大部分的贫困生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愿意回报社会。

  【贫困生调查】之学业

  八成贫困生表示不会放弃学业:

  本次调查中,只有18.3%的贫困生表示可能会放弃学业,81.7%的贫困生则表示不会放弃学业。虽然家庭贫困给孩子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和负担,但其父母仍然希望孩子继续学业,这点让我们觉得有些许欣慰。此外,有98.3%的贫困生表示愿意接受社会救济。

  吃饭是平时的主要开支:

  从贫困生在高中时期的具体开支情况来看,吃饭是他们的主要开支,但有90%的贫困学生的月支出低于300元,每天还不到10元,更有45%的贫困生每月支出在200元以下,每天不足7元,这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营养状况令人担心。

  贫困不会降低贫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调查表明,有42.11%的文科学生上了今年的本一的分数线,有九成的文科学生上了本三分数线以上;而理科则有60.98%的学生上了本一的分数线,有95.12%的学生分数在本三线以上。贫困使得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他们希望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父母和老师。

  学习知识是他们上大学的主要目的:

  当问及“当你拿到工资、爱心补助或奖学金时,你会如何使用”时,有接近四分之一的贫困学生表示会用在买一些书籍和学习用品上,有60.0%的学生表示会将其作为生活费,还有23.4%的学生表示会存起来以后用。调查结果表明,除了基本的生活费以外,这些贫困学生还是把学习知识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卫军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困学生往往又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困难面前,大部分的贫困生都能坦然以对。绝大多数的贫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完成学业,这是因为读书或许是他们改变家庭贫困的唯一出路,许多家长坚信高投入必定能换来高回报;而少数打算让孩子放弃学业的家庭有的是实在无力供给,“因教致贫”,有的则是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对“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论断已不抱期望。

  所幸的是许多贫困生由于身上寄托了整个家庭的希望,往往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于知识的渴望会比其他学生更为强烈。

  【采访札记】他们流汗不诉苦

  2006海都·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启动两个月来,记者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一个个在毒日头下挥汗如雨的身影,是他们被晒得黝黑的脊梁,他们为了一个孩子上大学,全家都在与生活拼争、苦斗,他们付出劳动,一分一厘地积累着希望,他们应该得到同情,更应该得到尊重。

  6月底的一天,记者来到了永泰县同安镇三捷村,永泰县文科状元张长贵就在这个村里。在中午的烈日下,张长贵弯着腰汗流满面,把一束束散开的席草翻过来,他说,这活儿只能顶着太阳干,因为这样,织席用的席草才会晒得干、晒得透,将来不会发霉……他心疼在工地上当力工的爸爸挑砖、推水泥车,也像这些草一样裸露在烈日下,没有任何防护。

  知道记者来采访,张长贵的爸爸换了一件新上衣,这个细节说明他顾及着自己和儿子的脸面。张长贵的爸爸告诉记者,席草最便宜的时候,每100斤只能卖60元,这样全家的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上有老母、下有两个读书的儿子,老张一咬牙,去了福州当力工。

  记者在采访张长贵及更多的寒门学子中体会到,贫困生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他们的家庭并不一定一直就一贫如洗,他们陷于贫穷,也许是因为家人的重病,也许是因为洪水的侵袭,也许仅仅是一个意外。而且贫困生的家庭也不再固守着贫困,他们会去打工,到城里干最苦最累的活,他们也许就在你我的身边,让我们为艰难中的贫困生和他们的家人喝彩、鼓劲。
 
 

【责任编辑:林志彻】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