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闽南新闻
“麻风村”飞出金凤凰 贫困生上大学大家帮忙
2006-07-10 11:43:05  来源:泉州晚报  【字号

  高考成绩公布后,部分贫困家庭的考生和家长喜忧参半,既为取得优秀的成绩而欣喜,又因面临高额的大学学费而发愁。这群特殊的优秀学子,正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这关键时刻,您的一份爱心,就能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从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报道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求学故事,希望社会各界伸出友爱之手,一起帮助他们圆大学梦。

  贫困生档案

  姓名:小芳(化名)

  毕业学校:南安一中

  高考成绩:(理)

  报考志愿:福建中医学院

  家庭困境:3岁时被收养,养父母均为麻风病康复村村民,有残疾等后遗症,丧失劳动力,无经济来源,均属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十几年来的学业均是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完成的。

  小芳住在南安市麻风病康复村,这是1958年南安为集中收治辖区内麻风病人而建的,目前还住着19位康复村民。小芳是这个村里惟一一个与麻风病没有一点关系的人——她是村民收养的孩子。

  身世、家庭情况特殊,但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坚韧地成长。从小就帮家里做家务、干农活,6岁开始自己洗衣服,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高考成绩超出本科二批录取分数线49分。

  幼年被弃“麻风村”村口

  3岁时小芳被遗弃在“麻风村”村口,被潘春生和王秀婷夫妇收养。“麻风村”村民多伴有畸残,如手脚变形、面部变形,身体的残缺和人们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歧视,使“麻风村”一度笼罩在惨淡的氛围中。

  小芳的到来,使快乐和希望降临到潘春生夫妇身上,也降临到整个“麻风村”,村民争着抱她、喂她,在村民的关爱中,小芳慢慢地长大。童年对不谙世事的小芳来说很快乐,惟一的遗憾是“村里大多是老人,没有小孩,从小没人陪我玩”,因为村民大多是1958年住进来的,年纪都比较大。

  上小学时小芳感觉到父母和村里的伯伯婶婶与外面的人不一样,也听到一些议论,渐渐地有些担心同学知道自己住在“麻风村”,因此,如果同学问她住哪里,她一般只回答镇名,除非很要好的同学,否则不会请到家里玩。

  如今,小芳已经长大,对于村民与外人的不一样,她有了新的看法。“慢慢地就不介意了,村里的人都是我最亲的人,我应该尊重他们。”小芳说。

  为省钱天天穿校服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小芳的眼镜很旧,镜框上满是铜锈,镜架断了,用透明胶缠着,身上的衣服洗得发白。

  “从小就很乖、很懂事,家务事都抢着做,生活节俭,读书用功……”整个“麻风村”的村民对小芳都赞不绝口。上高中前小芳都住在家里,放学回家就做饭、洗碗、洗衣服,家务事几乎全包了,暑假则到田里割稻子、种菜。

  要天天穿校服是许多女生很烦恼的事,可是小芳却很喜欢,因为家里每个月只有54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费,高一高二她每周的生活费30元,怕她营养不够,高三增加到50元,生活费绝大部分都用在吃饭上,有时还要买书,“天天穿校服就不用花钱买衣服”。

  社会上一些人对麻风病还存在恐惧、歧视等心理,潘春生知道女儿在外面肯定听过一些议论,“我知道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委屈她了,但她从来不在我们面前表现出不开心,总是告诉我们她过得很好,同学和老师都对她很好”。

  从小立志学医助人

  “这么多好心人一直在帮助我,我现在无法报答,只能好好读书,将来当一名医生,帮助更多的人。”南安市皮肤病防治院戴艺锋院长看着小芳长大,小芳平时有什么事都会跟他商量,这是他看到小芳小学四年级时写的日记。他告诉记者,小芳上学的学费都是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心人筹集的。

  高一年文理分科时,尽管当时小芳的文科比理科好很多,但为了将来能学医,她还是选择学理科;为了学好理科,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每天早晨不到6点就起床,每天很晚才睡,工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成绩越来越好了。

  小芳的理想除了当医生,还想大学毕业后,努力工作,在老家建一幢房子,一家人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虽然住在这里也不错,但我知道爸爸妈妈都想回老家生活”。

  填报志愿后,小芳就来到南安市区一家羊毛衫厂做临时工,给每件衣服上贴上商标,也贴着自己的梦想。□本报记者黄宝阳实习生蔡紫

  需要帮助的高考特困生和有意参与此次助学活动的热心人士可拨打:

  本报热线电话:22500218

  市慈善总会电话:22500671

  市教育基金会电话:22784441 28001378

  泉州市慈善总会助学账户:356052012(市商业银行)

  用户名:泉州市慈善总会

【责任编辑:林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