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闽南新闻
血缘:千年渊源承载闽台一家亲慎终追远
2006-05-22 10:31:28  来源:泉州晚报  【字号

  核心提示:自周秦开始,闽越族人渡过台湾海峡,披荆斩棘,开发台湾,成为原住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元以后,闽粤先民前仆后继,移居台湾,至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移民活动达到高潮。移民们慎终追远、修族谱、建宗祠、寻根认祖,并以祖籍地名作为在台定居的名称,以激励子孙勿忘故土。传承数千年的文明,承载了闽台血脉亲。

  展示内容:血脉相亲由闽越东徙和大陆民众移台两个单元组成,通过闽越古遗址、闽越族与台湾原住民、宋元初渡澎台、郑氏组织移民和清朝移民浪潮等组项,展示闽台同根同宗,血脉相连,骨肉相亲。

  亮点指南:

  亮点一:进入第二部分的展厅,参观者首先就可以看到闽侯荆溪镇汉闽越王庙、武夷山市西汉闽越王城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福州屏山南麓西汉闽越国时期建筑遗迹……这些闽越族创造的种种辉煌场景,令人的思绪立即跨越千年。而近代台湾泰雅族女子的双颊与额头刺青、排湾族男子的文身、原住民的干栏式建筑和独木舟等展品,则会让人感受到台湾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等原住民生活文化习俗,颇具古闽越遗风。

  亮点二:场景布置为此次展览增色不少。在这一部分中,“闽人勇渡黑水沟(唐山过台湾)”的场景就非常抢眼。该场景再现了早期移民过台湾海峡“黑水沟”的险恶情景。参观者站在这场景前,不仅可以看到移民船上载各种农具、谷物、祖籍地的神灵香火、祖宗的牌位等,而且还可以看到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福建先民乘船移居台湾的艰险场面。历史上,福建汉族人民多次出现移居台湾的高潮,然而早期移民过台湾海峡并不那么容易,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越过台湾海峡,克服种种困难,开发了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

  亮点三:幻影成像对许多市民也许还有点陌生,在此次布展中多处运用幻影成像这种高新技术展示手段,使展览更具趣味性,寓教于乐。在这部分,就运用了幻影成像展示1949年以前一处壮观的祭祖场景,让人看后十分亲切。宗庙是宗族祭祀祖先之所,祭祖是加强亲情、维系血缘关系的一种手段。同时,在这部分展览中,还展示了移民宗祠故居、移民族谱、台湾宗庙、移民神主牌、移民祖墓等,展现了台湾同胞也慎终追远,敬重先祖。

  权威解读:

  越源汉流呈现闽台血缘亲

      解读人:陈建鹰(市文化局、文物局副局长、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筹建处副主任)

  闽台血缘相亲。虽然一水相隔,人们常用血浓于水来形容这种亲密关系。由于台湾原住民主要源自古代的闽越族,而台湾的汉族同胞又主要来自福建的闽南民系和客家民系,学者们又用越源汉流这样的说法来概括闽台人民悠久而深厚的民族渊源。

  展览首先以丰富的历史文献和翔实的调查资料,展示闽越族的古老文明及其与台湾原住民的族源关系。展览中,有《山海经》、《越绝书》、《临海水土志》、《史记》等古代文献,说明周秦以来闽越族迁徙台湾的历程。有台湾原住民的生活图片以及他们的生活用具,反映他们到台湾仍保持着闽越族崇蛇、断发、文身、凿齿、巢居、善舟、崖葬等古老的习俗,正如台湾历史学家连横所说的,他们是“越之子孙”。

  展览重点展示了闽台汉族同胞的血缘亲情。一是通过《岛夷志略》、《闽书》、《文忠集》等文献和考古资料,说明宋元时期就有福建人,尤其是泉州人在澎湖等地结茅为屋,生产生活,成为汉族同胞在台澎地区开发的先声。二是系统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及清代统一之后,福建汉族同胞移民台湾的几次浪潮,以及福建汉族移民在台湾的分布情况,说明他们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体。三是通过大量的家族文献和文物,包括闽台两地的宗祠、祖厝、祖墓等图片,以及众多古老而同样的地名,揭示了闽台汉族同胞不仅血脉相亲,而且,他们始终不忘自己是华夏子孙、龙的传人,他们通过修族谱、建宗祠、祭祖先等活动,始终维系着和祖籍地同胞的亲情。展览中关于祭祖的幻影成像,就是通过闽台人民传说祭祖仪式的生动再现,说明中国传说的家族文化和中华民族追怀抱本的传统美德,深深地植根在台湾的传统社会,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责任编辑:林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