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闽南新闻
普通农妇无师自通 孝心牵出一项国家专利
2006-03-21 15:34:21  来源:闽东日报  【字号

  一位小学一年级还没念完的普通农家妇女,竟无师自通,历时一年半载捣鼓出了一个护理病人的“爱心床”,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海内外企业竞相开出巨额专利转让费争购。一听到这个消息,笔者心头不禁为之一震:真有如此奇人?带着疑惑和好奇,春光明媚的三月,笔者走近了这位农家“女发明”——福安市城阳乡雁塔村村民、41岁的林爱惠。

  孝心给了她发明的灵感


  “爱心床”,是林爱惠为她的发明起的温馨名字,这是一种适用于护理卧床不起的病人解决排泄困难的护理床。乍一看,除了床中央镶嵌的一个坐便器,“爱心床”与普通的病床并无两样。可蹲下身子,床底下装置精密的传动轴、支撑杠、弹簧、齿轮等机械构件便一览无遗:“爱心床”的技术核心部分就在这里。现实生活中,行动不便的病人,尤其是瘫痪在床或手术后的病人要解手方便时,或由他人搀扶,或直接在床下放置一便溺器进行方便,给自己和护理人员带来极大的麻烦。而这张“爱心床”,行动不便者无需下地,通过床上安置的坐便器方便后,可直接用自来水冲去排泄物,还能用配置的管道清水冲洗下身,免去了护理人员的处理劳作之苦,保持病患的清洁卫生。


  “爱心床”发明的初衷,始于父亲的一场变故。林爱惠告诉记者,2001年正月老父亲在厨房中突然摔倒,左腿骨折引起脑血栓,此后便一直瘫痪在床。尽管林爱惠终日守候床边,任劳任怨悉心照料,但父亲大小便不能自理,时常弄得身上、床铺脏兮兮的,狭小的房间里更是弥漫着难闻的气味,挥之不去。长此以往,再加上久卧病床,父亲背上更是长出了脓疮,每次换药,父亲总是疼痛难忍,叫苦不迭。林爱惠每每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从那一刻起,制作一张解决卧床病人排泄困难的护理床,让更多像父亲这样的患者减轻痛苦的想法,便在林爱惠的脑海中油然而生。


  正是对父亲的孝心,激发出了她的发明灵感,林爱惠如是说。


  众人非议的坎坷发明路


  2002年,父亲病故后,林爱惠便着手开始了“爱心床”的设计制作。由于家在农村,制作材料收集不便,家里又没有多少经济来源,林爱惠便选用简单的木材作为原料开始试制护理床架。几天后,木制的护理床虽初具雏形,但存在笨重、组成整体后难以拆卸等弊病,林爱惠放弃了用木材制作的想法,初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可当她重振旗鼓,准备继续试制时,村里群众的非议之声却袭卷而至,“农村妇女能搞出什么发明”、“把床劈了当柴火烧算了”之类的冷嘲热讽直刺林爱惠的耳膜。家人的质疑和责难更是迎面而来,她们甚至怀疑林爱惠得了老年痴呆症,异想天开。顶着非议之声,林爱惠将自己锁进了屋子,她掷地铿锵地告诉母亲,她一定要做出点明堂来告慰父亲的亡灵,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就算死也心甘了。


  接下来的尝试,林爱惠选择了废钢废铁。小学一年级还没念完,连除法运算都不会,构思严谨的设计图纸,林爱惠自然是无法绘制,一切的设计只能在脑海中进行。一边冥思苦想,一边敲打刨锯,一把钢尺,几片钢锯条,林爱惠零散地试制着每一个构件,然后再拼凑成形。足不出户,闭门造“床”。三个月后,零零碎碎的护理床构件做出了一大半,当林爱惠走出房门时,却发现自己的脑袋似针扎一般疼痛难忍,手足无措。整整三个月脑汁绞尽,让她落下了这个毛病,身体的不适,只能让她放弃了难以割舍的试制。


  休息了两个多月后的一天,央视《社会记录》栏目上演了一个真实故事,北京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因为排泄问题,弄脏的空气环境成了“污染源”,被波及的邻居将他告上了法庭。这让林爱惠重新燃起了制作“爱心床”的斗志。一次去购买铁器打孔工具手电钻,结果却被“游击商贩”蒙骗买着冲激钻的经历,让于心不忍、曾经干过汽车维修工的丈夫也加入了林爱惠的试制行列。夫妻俩一唱一和,夜以继日地摸索着。苍天不负有心人,2004年7月,林爱惠理想中的护理床终于艰难地诞生了,经反复试验,都成功无误,林爱惠舒心地笑了。2004年8月14日,在亲朋好友的引导、帮助下,林爱惠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2005年9月7日,林爱惠盼到了“爱心床”被肯定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随后,对此项发明颇感兴趣的英国威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美国斯威克投资集团及国内众多企业纷纷给出了诱人的巨额专利转让费争购。尽管这项专利的转让眼下还在商谈之中,但林爱惠坚信,她的“爱心床”终将造福社会。


  发明背后的自学生涯


  满口流利的普通话,对林爱惠的采访过程,让人难以想象她竟是一位连小学文化都不到的农村妇女。林爱惠说,那是1997年她跟在朋友后头到外地茶庄营生时学的,刚到外地时,向旁人打听个地方都费劲。


  林爱惠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九个,她排行第五。因为家里穷,小学一年级还没念完她便辍了学,12岁砍柴担水、扒猪草,操持家务。但落后的生存条件,并不能阻止她求学的渴望。还在上学的姐妹每每放学回家做作业时,她就静静地守在她们身旁,她们一笔一划地写着字,她就认认真真地记着、学着。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姐妹们被她的求学热忱感动了,便教会她发音韵母,借给她课本、字典,让她坚持自学之路。“字典是我最好的老师。”采访中,林爱惠激动地重复着这句话,一本陈旧的《新华字典》,不仅见证了她艰辛的自学道路,更寄托着往昔她成材的梦想。如今,林爱惠不但会认字、写字,还学会了电脑五笔输入法,上网、聊天也是侃侃而谈。她告诉记者,上网的这些基本技能是她花了两个月时间学得,因为当时要申请发明专利,相关的信息在闭塞的农村是无法获取的,于是她便上网吧,向网吧管理员求教,慢慢学来的。


  咀嚼着林爱惠点滴的求知碎片,记者不禁为这位农家“女发明”身上锲而不舍的韧劲所折服。采访结束时,她神秘地告诉记者,另一项新的发明正在她的脑海中构思着…… 

【责任编辑:林漉】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