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闽南新闻
福建盗捞者掀起海底捞宝热 传闻渔民一夜成富翁
2006-11-29 21:33:34  来源:北青网—法制晚报  【字号

  福建掀起“海底捞宝热”

  自福建海域发现古沉船遗址后,近期,“海底捞宝热”在当地掀起,渔民不在白日出海打鱼,而选择在黑夜出海寻找沉船遗址的文物。这些渔民出钱凑股,买来设备,请来潜水员,组建了“股份制公司”,屿头岛许多家庭入股参与了盗捞。 

  盗捞者在海底洗劫的“海捞瓷”,经过流通链条,在北京潘家园等古玩市场卖出,甚至走上拍卖会,被海外的买家拍下。这种非法打捞行为不仅掠走大量珍贵文物,而且严重破坏水下文物遗存,记者赶赴福建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意外发现

  渔民掀起寻宝热

  按照中国水下考古队执行队长、福州考古队队长林果的说法,福建海域的海底“寻宝热潮”始于一年多前。去年6月24日,福州市平潭县屿头岛一位姓林的渔民在附近的碗礁海域捕鱼时捞上了几件瓷器。这位渔民预感海底会有些什么,当天他携带潜水装备沉到海底,看到了一艘古沉船。

  这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碗礁一号”古沉船,水下考古人员发掘、出水了以青花瓷器为主的文物达16000多件。当时考古人员甚至一次就遭遇了25艘盗捞船只,结局是至少有一半的文物被盗捞。

  但“寻宝热潮”没有因“碗礁一号”的发掘而结束。11月21日,记者在福州调查了解时,依然有传闻说哪个渔民因为捞到海底宝物而一夜成为了百万富翁。

  福建海域辽阔,岸线绵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地之一。其中,福建福清海口、长乐松下、平潭屿头三地交会的“碗礁海域”,被称为沉船最集中的海域。福州市委宣传部一位官员也称:这些古沉船遗址涉及福州四个县的海域,至少有几十处。

  暴利驱使

  盗捞团伙公司化

  “后来出现渔民入股公司化的海底捞宝运作方式,购进的打捞设备甚至比考古队的还要好!”中国水下考古队执行队长林果说。

  他说,从去年年底开始,渔民已经不甘心小打小闹了。经济条件较好的渔民,3个人就可以组建起这样的一个盗捞组织。购进一艘100马力的快艇大约需要10万元钱,卫星定位设备本来很多渔民就早已购置。潜水员本身也是股东,他负责携带潜水设备。这些潜水员大多来自广东、上海、江西等地。他们盗捞文物的利润分成就效仿打捞经济作物的分成:船主分六成,潜水员分四成。

  “不过,这些盗捞组织可能还要花一部分钱去打通某些关节,以保证他们能顺利作业!”林果说。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凡是入股的渔民都会亲自随行盗捞船只,因为他们担心文物分得不均。福州边防人员在一次打击行动中发现盗捞船中男女老少都有,甚至还有一名孕妇。

  记者在福州平潭当地了解到,一个叫屿头岛的小岛被形容为“几乎全岛所有家庭入股参与了盗捞”。记者实地考察了解到,它位于沉船集中的“碗礁海域”,离福州长乐松下码头有近10海里的距离,全岛有1万多居民。在圈内人士口中,屿头岛成为所谓“海捞瓷”的起源地,许多因为盗捞一夜暴富的传闻,地点也是该岛。

  武力对抗

  盗捞者气焰嚣张

  林果说,盗捞者气焰嚣张。9月16日深夜,福州考古队工作人员赶往平潭大练岛附近的海域,遭遇了两艘盗捞船。考古队的船迅速靠近了其中一艘木船,林果指挥大家将两船的缆绳系在一起。就在这时,本来刚装上东西准备离开的快艇回头,把聚光灯对准考古队员。

  “快艇上有7个人,当时他们有人亮出了刀,准备冲过来夺回木船。”当时在场的《海峡都市报》记者侯希辰回忆。

  当这些盗捞分子冲上来砍断木船缆绳时,附近的渔民赶来帮助考古队工作人员,对方这才弃船逃离。

  9月23日,考古队的船再次到了平潭大练岛附近的海域,几艘盗捞快艇把考古人员的船只夹在中间,有一个男人还举起一个像炸药包的东西,威胁:“再靠近点就炸了你们。”

  考古队工作人员只好拨打了海警电话。等海警赶到时,这些盗捞船已经四散逃走。

  野蛮盗捞

  炸药炸开古沉船

  对于考古工作人员来说,最痛恨的莫过于盗捞者的粗暴盗捞方式,盗捞者甚至用炸药直接炸开古沉船船体,取走里面的文物。

  林果介绍说,水下考古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工作,远比陆上考古复杂。光是前期调查就要花费很多精力,要对船体定位、拍照、清淤、防腐等,而打捞本身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工作,还不到总工作量的百分之十。

  “但盗捞者根本不可能采取考古的工作手段,他们的潜水员带着网兜,装上东西就跑。我们调查时发现有一艘古沉船船体有一个大洞,现场一片狼藉,明显是盗捞者用炸药炸开了船体把东西取走了。”林果说。

  据其介绍,对从海里捞出的东西还有一个重要工作要做,就是褪盐,因为长时间在海里浸泡,文物的缝隙中有盐,如果变得干燥,盐发生膨胀就可能把文物损伤。但许多盗捞者不了解这个知识,捞来的东西就会被糟蹋。

  “海捞瓷”流通链条

  储放点:屿头岛渔民家中

  青花小碗卖价1000元左右

  福建海域被盗捞的以青花瓷为主的文物究竟流向了什么地方呢?

  11月23日,记者从福州长乐坐船到达屿头岛。屿头岛属于平潭县管辖,被当地考古人员形容为“几乎全岛所有家庭入股参与了盗捞”。

  记者试图在岛上寻找卖家,但村民一听说要“水下捞的东西”都笑着摇摇头跑开了。最终一位开三轮摩托的陈姓村民说:“货肯定有,但你是外地来的,现在抓得紧,谁敢卖给你?”

  “你找到这里的关系人或者亲戚再来找我吧!”这位村民说。

  而据圈内人士说,一部分盗捞的文物就被渔民储藏在家中。

  中转站:福州长乐松下村

  青花小碗卖价2000元左右

  福州长乐松下村离“碗礁海域”近,又离机场和高速公路近,成为这些所谓“海捞瓷”的中转站。当地财力较强的人从盗捞的渔民手里相对便宜地收购“海捞瓷”,再以较高的价格卖给从各地来的文物贩子,而这些中间商在交易的同时还能保证对方安全离开福建。

  长乐松下村有一个圈内人士皆知的文物贩子“陈老大”。知情人阿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提供了当时在“陈老大”家看货时的照片。

  阿黄说,今年10月,他经人介绍,到“陈老大”家中地下室看货。当时他惊呆了,一个大水池中至少有千件“海捞瓷”正在褪盐。

  接头点:北京“程田旅馆”等

  青花小碗卖价4000元左右

  圈内人士说,北京一个叫“程田旅馆”的地方是“海捞瓷”的私下接头交易处。

  11月26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朝阳区十里河的“程田旅馆”。这家旅馆已经成了文物贩子的聚集地:每间房间的门上甚至特意安上了大玻璃,许多文物贩子常常直接把东西放在床上,购买者看中可以敲门进入。

  在该旅馆租住的几名文物贩子告诉记者,因为水温低,最近“海捞瓷”不多见了,在市面流通的货也不多。

  终端:各大拍卖会

  中国水下考古队执行队长林果等人介绍,有些高档的“海捞瓷”最终是通过一些拍卖会拍出,然后以合法化的身份流到国外。

  他说,今年10月份,他从电视上看到了北京一家拍卖会的拍卖画面,他可以确定其中一只被拍卖的大盘就是从福建平潭大练岛海域打捞的,至于文物是如何走上这个拍卖会的,他就不清楚了。

  “这只大盘的起拍价超过了100万元。”林果说。

  本版撰文/本报特派记者廖洪武
 
 

【责任编辑:林志彻】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