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闽南新闻
普通女工“月薪”12万元 原是侵占知名外企职务
2006-11-27 09:24:19  来源:厦门日报  【字号

  一名普通的生产线女工,身患精神病,一个月“工资”竟达12万元,这是怎么回事?一起最后侵害事实距报案时间4个多月、疑犯早就不知所踪的案件,侦查该从何下手?拨开迷雾,湖里经警找到了躲在“第一嫌疑人”背后的真正黑手,破获了辖区某注册资金上亿元人民币的世界知名外资企业遭受职务侵占案。昨日,经办民警陈赞灼向记者介绍了事情的经过。

  普通女工月月拿“高薪”

  10月27日,星期五,湖里某世界知名外企。

  新来的会计不知第几次翻开眼前的账簿了,与之前的结果一样,他还是没能算清这笔账——从2005年10月到2006年6月,公司每个月支出的总工资,都比登记在册的员工实际工资数多了好几万!然而,从账面上看,公司高层的签名全都不缺,一切似乎又不可能存在问题。

  如果不是公司让他“学习学习”前几个月的账簿,熟悉一下工作,这对一个注资上亿元的公司来说小小的差额,或许永远不会被人发现吧?终于,忐忑不安的新会计敲开了老板的门。

  钱到哪里去了?在和银行部门取得联系、逐一核对员工们的工资打入情况后,一个可疑的身影进入了公司负责人的眼帘——倪某,女,36岁,福建松溪人,一名生产线上的普通工人。2005年10月、11月,她的工资进账都莫名其妙地多出了6万元;接下来的6个月,每月多了10万;2006年6月,她的“月薪”竟高达12万元,而实际上,只有千位以后的数字,才是她应得的工资。前后9个月,她多“赚”了84万元!

  可怕的是,此时倪某已经提出辞职,并获得了批准;周末一过,10月31日她就要走人了。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公司马上报了警。

  前任会计浮出水面

  湖里经侦大队接手了案件。从法理上看,倪某应该是“第一嫌疑人”;不过,警方在调查中却发现,她在浙江打工时,曾因偷东西被人打,有轻微精神分裂,要定时吃药。一个精神病患者,怎么“坑”得了那么有名的外企?警方判断,案件必然另有隐情。

  在详细翻阅了公司的账簿后,民警终于发现了端倪。原来,公司每个月发工资前,各个业务部门都会做一张“明细表”,写上每个员工应得的工资,然后由会计制作一张“给料明细汇总表”,算出当月应发的工资总量,并依此制作一张需要银行往员工卡里汇钱的“委托汇款单”。一般来说,“汇款单”与“汇总表”的总金额必须是相符的,老板一般都会认真核对后才在上面签字,银行汇款前也要核对这两个数字,按理说,应该不会有啥猫腻。问题恰恰出现在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环节上——从“明细表”到“汇总表”,一旦有人偷偷在某部门的“明细表”上加点钱,而老板拿到“汇总表”时又不可能详细核对,就很可能出问题!事实是,倪某在“明细表”上的工资数,就屡屡被改动;而公司那么多员工、每个月发出总薪金两三百万元,区区十来万元的差额,难怪过了那么久都没有让人察觉了!

  案情渐渐明朗,惟一有可能在这个环节上做手脚的,就是公司前任会计、38岁的湖南人刘某了。然而,刘某早在8月底就辞职了,不知所踪。

  女工和会计似乎有关系

  刘某和倪某是什么关系?他们是不是同谋?没有人知道答案。不过,细心的民警发现,刘某的老婆和倪某竟是同村人,甚至曾在同一个地方打工过;按排辈看,她们很可能是远房姐妹!

  看来还得从倪某入手。幸运的是,星期一早上,倪某照常上班,于是警方传唤了她。

  民警决定,到倪某的暂住处一探究竟,于是倪某带着民警前往。根据倪某的说法,民警找到一处房子,一看,屋里竟亮着灯。敲门进去,一名女子却说她已在这里租住半年了,而且根本不认识倪某。“我是住这里啊。不过是半年前。”倪某装疯卖傻。

  在附近绕了两个小时,倪某先后指了五六个地方,都是胡扯。民警开始观察起倪某的神色,她要往左,民警故意往右,再根据她的反应判断。一番斗智斗勇,一行人来到一幢房子前方,民警敏锐地捕捉到,倪某的眼神飘了一下。就在她举步要朝另一边走时,民警喊住了她:“走到这里还要兜圈子吗?”“哦,我想起来了,是这里。”倪某只好承认。

  屋里并没有涉案的银行卡。不过,民警找到了刘某的一些照片。他们果然有关系!民警先前的怀疑得到了证实。

  作为表面上的“直接受益人”,倪某的嫌疑无法排除,警方将她依法刑事拘留。

  嫌疑女工装疯卖傻

  另一路民警经过调查发现,刘某在海沧的一套房子刚刚卖掉,不过,他在那里还有一个店面。“他是不是发现出问题,想逃走了?”警方迅速赶到海沧,却得知刘某前脚刚走。

  而在派出所里,对倪某的审讯也陷入了困境。

  ——刘某是不是你表姐夫?“是。”

  ——他在哪里?“在松溪。”

  ——具体位置?“十几个地方,我有十几个姐夫。”

   ——你的银行卡在哪?“在我手里。不对,在表姐夫那里。”

  ……

  最后,耍起疯癫的倪某,甚至又哭又闹、乱摔东西;哭过后,她又使唤起人来,一会儿让人给她倒茶,一会儿叫人给她煮面,煮好了却又不吃。

  在海沧蹲点布控后,民警对形势进行了判断:如果倪和刘是纯粹的亲戚关系,则刘的妻子知道倪被抓,有可能会来打探;但最坏的打算是,如果刘只是把倪当作一颗棋子,利用完就自己跑掉,那事情就难办了。

  前会计送上门来

  好在当晚刘某妻子知道表妹被抓,就哭着拉着和刘某一起找上门来了。她完全不知道丈夫的事,还以为表妹又偷了什么东西 。

    “她怎么回事?”刘某全然没想过,自己就动了那么点“小手脚”,也会被人发现。

  “跟你有关!”看到刘某愣住,民警补充道:“你在公司做的好事!”这下,刘某彻底蔫了。此时,10月31日0点刚过。

  原来,倪某独身一人在厦门,又有精神病,平时挺孤单;表姐夫刘某对她嘘寒问暖,令她十分感动。于是,她把工资卡都交给刘某保管了。刘某每次在倪某户头上虚增工资后,就会马上把多汇的钱取出,就这样,先后到手84万元。

  按照刘某的说法,这事和倪某完全无关。那么,是他有意包庇,还是事实如此?民警还不敢轻易下结论。

  在到银行调查后,警方发现,这84万元果然没有一笔是倪某取出的,两次大笔提款上的签名笔迹,也确实是刘某而不是倪某的。

  原来,倪某听到警察问起卡里怎么有那么多钱,猜想这事估计和表姐夫有关;而对于这个一直很照顾她的表姐夫,她一直很崇拜,于是就想帮他扛起来,不愿和警方配合。

  了解情况后,民警马上解除了对倪某的拘留。

  而刘某被刑拘后,警方也冻结了他账户上的十几万元资金;有消息说,他还以自己妹妹的名义在海沧买了套房子,不过,警方目前还在查证中。

  警方提醒

  不要过分依赖电子技术

  即便是在被抓前一个小时,刘某都还以为自己干的“好事”能永远瞒下去,因为他钻的一些漏洞,确实难以被人发现。据了解,近年来,国内频频发生会计职务侵占案,就是出于这个原因。那么,如何预防此类案件呢?经警陈赞灼提出了两点建议。

  首先,重要的会计位置,应至少有2人以上,相互监督,且公司高层在审核相关账目时,应慎之又慎。

  其次,账目资料要保存好,最好是要有文字存档,不要过分依赖电子技术。以本案为例,刘某每月都要交给银行一张软盘,上面有每个职工本月应打入的工资金额,可每个月他都会把上月的记录覆盖掉,这样,公司就很难发现问题了,倒查时也增加了不少困难。

  本报记者 黄圣达 通讯员 刘海燕
   
 

【责任编辑:冯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