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闽南新闻
漳州仙字潭图字符号成谜 晋江清代奇书破解谜底
2006-11-13 10:40:41  来源:东南早报  【字号

 

 

  核心提示:

  漳州华安有一仙字潭,那儿的崖壁石刻,被民间传为神仙的笔迹,称“仙字”、“仙书”、“仙篆”,地名遂为“仙字潭”。

  那些似字非字、似画非画的“图字符号”,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专家学者前往考究。然而谁能想到,仙字之谜竟会由晋江东石一本清代奇书解开。

  仙字潭摩崖石刻所在地为福建省华安县,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具体地址位于华安县沙建镇汰内汰溪边的崖壁上。

  1957年8月,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经实地调查后做了全面介绍。石刻现存50多个符号,似字似画,形状奇特,大者长74厘米、宽35厘米;小者长15厘米、宽9厘米,分布范围约200平方米。

  关于仙字潭古石刻,清《漳州府志》、《龙溪县志》等书均有记载。1915年,岭南大学黄仲琴教授到此考察后,撰写《汰溪古文》一文,始启“仙字潭”科学研究之门。

  “字”“画”之争“干戈”不息

  仙字潭古石刻镌刻在坚硬的石头上,深刻达五六厘米。到底是使用什么工具,又是何时刻的呢?记者拨通了林艺谋先生的手机,他是华安县博物馆馆长。

  据他分析,从仙字潭石刻的制作方法上看,并非金属制作,而是用坚硬的石器磨刻,其上限未尝不可提到新石器时代,又可以佐证当时还没有进入青铜器时代。如果对照具有金属器具凿痕的武夷山悬棺时间距今3000年,可以推定为更早。

  那么,仙字潭摩崖石刻,是字?是画?石刻内容又是什么呢?

  据了解,许多专家倾向于认为,这些石刻表现了某种功利目的。有“图腾(或族徽)说”、“舞蹈说”、“事件说”、“宴饮说”、“征战说”、“纪功说”、“媚神娱神说”、“祭祀说”、“地界说”和“生殖崇拜说”等。

  至于年代方面,多数专家认为,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周时期较为准确。而关于什么人来刻,专家们的目标集中在越族、畲族、吴族等三大族属上,又以认为“越、畲”者居多。

  林艺谋先生表示,可惜,目前“字”“画”之争“干戈”不息,不仅谁也没能说服谁,相反地,分歧还有扩大之势。

  他介绍,仙字潭摩崖石刻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处极重要的文化遗存。仙字潭岩刻峰为石蚵山(今名石高尖),上有蚵壳,可见这一带地域有近海、丛林,正是古越人渔猎耕种的好场所。

  那时候,林中多虎狼、蝮蛇,瘟神肆虐,“瘴疬”流行,加上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度日艰辛。还好,仙字潭之下地势平稳,水流缓慢,两岸可耕地达数千亩。对下游来说,仙字潭是扼汰溪下游千亩粮仓的咽喉,又是兵家必争之地。仙字潭先民在这地区出行采集、渔猎和繁衍生息。选择这样一个险要之地,凿刻图像文字,显然有先人的用意。

  据了解,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纹样古怪苍老,似字又有别于传统观念上的汉字,似画又过于抽象变形,加上年代久远,风吹日曝,苔披藤挂,部分纹样漫漶不清,故后人竟无从辨识。

  《西山杂志》早有记载

  记者日前走访了中国泉州学研究所林少川所长,他出示了《西山杂志·仙字潭》手抄本复印件,揭开了“仙字潭”神秘面纱。

  林少川所长表示,他惊讶地发现,那些石刻的意思,其实早在近200年以前的《西山杂志》中,已有记载。林少川所长翻开了《西山杂志》手抄本复印件,书中记载:

  《闽中记》述南安郡西南有汰溪,古畲邦之域也。溪之上有摩崖,镌蝌蚪之虫痕鸟迹,象形古篆文。自晋唐以来,咸不之识焉。晋邑欧阳詹、许谡、陈虫乔、王玫、潘存实、杨在尧、谢谌、曾严、罗山甫,莫能晓焉。王翊为京兆令,将拓本访之韩愈,都不之知也。

  武陵太守吴公瑾,访之道士蔡明 云,《古丹释义》皇使 瓠掌闽为七族:泉郡之畲家,三山之譙户,剑州之高山,邵武之武夷,漳岩之龙门,漳郡之蓝太武,汀戆之客家,此即七闽也。七闽各有各之文字也。仙字潭摩崖之石刻古文,是畲家与龙门、蓝太武三种古文,称之曰楔字,乃如飞云浮云焉,成舞女盘旋,武士挥刀,羽毛怪状矣。

  《九鼎铭汉隶篆释义》云,汰溪即古傣人之故乡,畲人有吴昱为君,因争甲指之山,炎帝之世也,畲傣战争焉。傣君曰超越被斩也,部众俘为隶矣,余走之滇粤。畲吴昱之世,正当炎帝之世也,洪崖先生亦此时人焉。摩崖石刻,乃商周之时畲人留伯所镌。其次露有汉文,乃汉明帝时楚王大夫沙世坚摹古畲字篆刻,纪畲吴昱战傣君越庆功时,太母夫人称贺。太母者太姥也。摩崖石刻古文如舞女,即蓝太武族翩翩起舞祝贺也。兽形古文,龙门人之文也,余咸畲文耳。余慕之往阅焉。此地原属南安,唐贞元时割界于武荣州漳也,后隶于华封。汰溪清碧,湾流潺潺,松青竹翠而幽静也。古文不剥落,见者疑之矣,然则《闽中记》迄今亦千年矣,未可为不信也。

  据《释义》云:炎帝之世,傣君超越无道,畲吴昱战越,斩越首,俘越属,傣余越走滇。龙门、蓝太姥朝贺,洪崖刻石以纪事焉。盖迄于今五千余载矣。古文若九鼎铭也,世之名家难识之矣。

  宋《桑莲诗集》有《汰溪诗》曰:“汰溪上古在南方,仙字奇书千古昂;韩愈难明斯怪字,书风书穗不成行。”

  《紫云诗集》云:“仙字风云变化文,畲君伐越竞超群;傣溪陈迹万年事,摩石刻崖岂不分。”

  《安仁诗钞》云:“傣人古国汰溪滨,吴越春秋炎帝人;镌石古文东汉刻,千年万载纪荆榛。”

  千古之谜学者释疑

  《西山杂志·仙字潭》中记载的这段话,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林少川所长指着手抄本,为我们释疑。

  清代晋江乡土文人蔡永蒹在《西山杂志》提出,根据《闽中记》记载,汰溪摩崖石刻“蝌蚪之虫痕鸟迹,象形古篆字”,自从晋唐以来,全都无人认识。蔡永蒹列举了泉州著名文化名人欧阳詹、许谡等,这些人也都不晓得。王翊还携带拓本造访韩愈,也不懂。后来,吴公瑾拜访道士蔡明氵睿,从《古丹释义》得知,古代瓠掌闽时分“七闽”,有泉郡之畲家、漳岩之龙门、漳郡之蓝太武等。仙字潭摩崖石刻的古文,是畲家与龙门、蓝太武这三种古文,称作“楔字”。

  蔡永蒹还根据《九鼎铭汉隶篆释义》说,汰溪就是古傣人的故乡,畲人有个名叫“吴昱”的首领,因争甲指之山,在炎帝之世发生畲傣战争。傣君名叫“超越”,被斩,部众则被俘为奴隶,其余的逃往滇粤。……摩崖石刻,乃商周时畲人“留伯”所镌。其次露有汉文,乃汉明帝时楚王大夫沙世坚摹古畲字篆刻,纪畲吴昱战傣君越庆功时,太母夫人来庆贺。摩崖石刻古文如舞女,就是蓝太武族翩翩起舞来祝贺。还有,一些兽形古文,那是龙门人的文字。其余的则都是畲族文字了。

  也就是说,仙字潭摩崖石刻的古文,是畲家、龙门以及蓝太武这三种古文,蔡永蒹把它称作“楔字”。

  古往今来“仙字”解读

  关于古今对“仙字潭”的研究,华安县博物馆馆长林艺谋先生为我们做了介绍。

  韩愈首先试图破译

  据北宋的《太平广记》载唐张读著的《宣室志》记载:唐代大文豪韩愈是历史上最早试图对仙字潭岩刻进行述释者,唐元和二年(810年),“有客于泉者,能传其字,持至东洛”,请韩愈辨认,韩愈“见识之”,释读其文曰:“诏还黑视之鲤鱼天公畀杀人牛壬癸神书急急”,共19字,是为“天公责蛟螭”说。

  明何乔远《闽书》卷二十九《方域》、清乾隆《福建通志》和清光绪《漳州府志卷四·十八·记遗》,也类似记载,李协也曾提出,“漳泉两州,分地太平,万里不惑,千秋作程,南安龙溪,山高气清”的24字“地界说”。毋庸置疑,古文献记载对于仙字潭岩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作用,但对其真正的研究一千多年来都无法突破。

  黄仲琴开研究先河

  1915年8月,岭南大学教授黄仲琴先生有筚路蓝缕之功。他不避风险,披荆斩棘,深入实地调查,并在1935年将其调查情况和研究论文《汰溪古文》在《岭南大学学报》四卷二期上发表,开“仙字潭”研究的先河。认为汰溪摩崖石刻“疑即古代兰雷民族所用,为爨字或苗文的一种”。

  刘蕙孙解读十个半字

  1982年《福建省文博》第二期,发表了刘蕙孙《福建华安汰溪图像文字初研》一文,解读了其中一组为十个半字:“昱(明日),馘夷俘越,□吴王昱,吴战越,战番、□番”。

  1984年《福建文博》第一期林蔚文《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试考》,可通读为:(部落)二师(征)伐(敌)酋(首)俘伏(敌)酋(首)。即在部落征伐越某一部落(氏族)的一次战斗记功石刻。

  盖山林等人提出画说

  1000年来,一直只有“文字说”一家之言,直到1986年初,盖山林独树一帜,论作岩画发表《福建华安仙字潭石刻新解》一文,陈兆复发表《岩画的召唤》等,才对“文字说”提出挑战,明确提出岩刻是“岩画”,于是争议大起。

  相关链接

  关于《西山杂志》手抄本

  林少川说,《西山杂志》撰者蔡永蒹,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因祖上追随郑成功抗清,不能科举襍仕,是个没有功名的乡土秀才。又曾航海出洋谋生,到过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阅历甚广,后来遇台风船破,转到古陵当私塾教师,因偶然机会在富室吴家阅万卷藏书,并四处游历,辛勤笔记。

  《西山杂志》手稿的字里行间多斥骂清王朝的字眼,是犯禁之书,在当时自然不能公开出版,后来一直未曾刊印,仅存手稿。全书共计12本,1630页,在战乱中已丢失过半,上个世纪50年代保存在其族侄孙蔡春草处,仅剩六本,其中两本原件被人借走后未曾归还,不知去向。

  上世纪80年代,林少川在华侨大学从事华侨族谱课题研究,查阅了闽南侨乡地区800多部族谱。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晋江东石开杂货店的蔡春草家里发现了四本《西山杂志》,认定这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由于这套手抄本此前被人借走两本未还,主人再也不愿借人。林少川花费了17天的时间,住在东石结合族谱调研,进行抄录。最终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了主人,同意让他复印部分资料。

  巧的是,在后来的调查过程中,他又发现了那两本被借走后,曾下落不明的手抄本复印件。当时,闽南抄《西山杂志》的人很多,甚至还有“出口转内销”从华侨那里转抄的,估计有人从原件拥有者处抄来。

  现在,林少川手头已拥有六种不同传抄本复印件,目前仍在进行辑佚校注与考证中。

  林少川所长指出,蔡永蒹《西山杂志》之所以能够如此翔实而生动地解开仙字潭的“仙字”之谜,是因为他根据大量的文献史料、文物史料以及一些已佚的重要古籍,综合研究而得来的,并不是凭空想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蔡永蒹曾慕名亲自前往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做“田野考古”调研工作。他既亲自考察仙字潭的“仙字”,又根据《闽中记》、《释义》等文字记载加以佐证,解开了仙字潭的“仙字”之谜。(记者朱彩云)
 

【责任编辑:林志彻】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