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资讯
本地服装业,要做强做大还欠缺什么?
2006-05-23 19:54:39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5月18日上午,第八届海交会、第三届福建商交会在金山展览城开幕,纺织服装馆占据本届盛会六大展馆之一;

5月18日下午,"2006年海峡两岸三地纺织服装行业创新论坛"活动在福州金山展览城隆重举行;

5月19日,第八届海交会时装发布会在商交会纺织服装展示馆内举行;

5月20日,"华亨"杯服装设计大赛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

5月19~21日期间,福州菲特罗服装等数个服装项目先后在连江等地动工建设。

……

      海交会、商交会期间,围绕服装行业所举办的活动一项接着一项,不仅留给人们时装T台秀的炫目多彩,也引起了更多人对本地服装业发展的关注。

      但与此同时,记者也看到,若大的纺织服装馆内,琳琅满目的展台却大部分是泉州、厦门的企业,福州本地企业只有福马集团、福州霖美服装、福州何氏服饰等为数不多的几家。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非常真实地反映出了我市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本地服装行业尚未成大气候,地方政府正力促服装行业做强做大。

       那么,对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的本地服装行业而言,要想做强做大,还欠缺什么呢?就此,业界人士道出了他们的看法。

福州服装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事实上,福州纺织工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据福州市轻纺行业办规划处处长陈驹介绍,目前我市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374家,2005年总产值277.6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33.2%。其中,布匹和服装生产发展速度特快--2005年我市生产各类布匹1.1亿米,生产服装3294万件,增速分别高达38.8%、29.5%。

      本地一批服装企业也开始成长起来。其代表企业包括嘉达纺织、福马纺织、福华纺织、华冠纺织、财茂服装、华比服装、名师路等,主要分布于福州市区二环路周边、金山工业集中区和福州经济开发区、长乐金峰等处。部分服装企业引进先进的服装设计技术以及缝制生产设备,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和服装品质,部分企业还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目前,福州已形成年产服装2000多万件、产值近80亿元的规模,成为福建省三大服装产业基地之一。特别是福建财贸集团去年斥巨资兴建占地365亩的"财贸纺织服装城",更令人感觉到了本地服装业大发展的气息。

榕产服装缺乏大品牌

      在福州市轻纺行业办的极力推动下,我市近年涌现出了"福州市十大服装品牌",以及福马、翔奴、名师路3个省服装名牌,和千师达、名师路、翔奴3个省著名服装商标。但总的来说,本地服装业一是品牌太少,二是还没有全国性的著名品牌。对消费者特别挑品牌的服装行业来说,缺乏大品牌的支撑,正是本地服装行业做强做大的一大"软肋"。

      大品牌缺乏的背后,其实是实力雄厚的规模服装企业的缺乏。按西安工程大学福州服装学院院长戴鸿的话说:"服装品牌不是一般企业想做就能做起来的,是要拿钱砸出来的。而大额资金必须是实力雄厚的企业才能掏得出来。"而我市虽然现已有4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也有近百家,但像财茂纺织这样大规模的企业还是罕见。

      还有品牌意识的问题。目前长乐、福清等地服装企业大多以来料、来样加工为主,或是为国内品牌服装企业提供加工服务,品牌意识相对滞后。福州市区的服装企业虽已提出建设"品牌服装"目标,并由市轻纺办牵头连续举办了3届"福州十大服装品牌"评选活动,涌现了"名师路"等本地服装品牌,但与泉州、厦门等地比,我市多数服装行业企业的创新意识、宣传意识仍显薄弱。在海交会"2006年海峡两岸三地纺织服装行业创新论坛"活动中,台湾CPIM国际产业管理师陈琦曜先生直言,品质意识薄弱化和品牌竞争同质化是福州服饰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一处瓶颈;香港国际时装品牌发展管理中心副总裁王翔生博士也指出,福州服装业要谋求大发展,就不能再局限于"闽派"服装,而是要立足福建,打造全国性大品牌,把生意做到全国、做到海外。

榕产服装缺乏特色风格

      "企业做品牌做到最后其实是营造一种文化。"赞助海交会"华亨"杯服装设计大赛的服装专业营销商--福州华亨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林进一步谈到榕产服装缺乏的另一种重要元素--特色风格,"福州的服装企业在服装款式设计上抄袭严重,看到人家推出的一个新款好,稍微袖口领口加朵花就开始学样生产,品牌没有自己的特色风格。"其实,这也是福州现有品牌服装市场占有率低的重要原因。
戴鸿也认为:"福州一些既有品牌服装的设计理念较差,一个款式谁都可以穿,结果往往反而没几个人会买,因为现在的消费者买衣服非常追求个性。没有特色的衣服没人爱穿。"他建议福州的服装企业要强化服装特色设计的理念,一种服装款式最好锁定一个消费群体,形成品牌的特有风格,才符合当今国际服装行业的发展潮流。

福州发展服装业需要引入"行家"

      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本的支持。相比于服装业,同处于纺织业产业链中的棉纺、化纤行业显然要强大得多,已经长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并积聚了大量资本。那么,是否可以引导这些大企业拓宽业务范围,去发展服装业呢?

      本市最大的化纤生产企业--福建金纶石化纤维实业有限公司的郑宝佑董事长认为,本地大多数织造企业出于"做熟行"的理念,不太可能冒险去投资服装业。因为服装作为纺织产业链的终端产品,是直接面对广大市民消费者的,要有信息市场,还要经营品牌,与化纤、棉纺等中间环节的运作模式完全不同。他认为,最好能从广东、上海等服装业发达地区甚至国外引入"行家",带来先进的时装生产理念、技术和畅通的市场信息渠道,才能更有力地带动本地服装行业的大发展。

      金源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洪认为,福州特别是长乐有强大的纺织业基础,民间资金又充裕,如果有好的服装生产项目落户当地,相信本地很多人会乐于作投资人的。

福州纺织产业链并不完整

      市轻纺办主任梁文仪还谈到了福州服装业发展的另一个受限--榕产布匹不能满足福州服装企业的生产用布需求。

      事实上,我市纺织业总体强大,但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并非完全配套。我市棉纺业发达,但棉纺企业生产的300万纱锭没有织造企业相配套,棉纺、织造、染整企业也还不能联合开发生产服装用的面料。同时,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少,特别是多功能的装饰用布产品几近空白。因此,我市每年约有80亿元的服装业产值需要从外地或国外进口布匹。这也制约了福州服装业的发展。因此,引入服装生产"行家"的同时,还要强化时装布料的生产。

      不过,可喜的是,一些企业看到其中的市场空间,已经着力开发时装用布的生产,一批企业已经开发出几千种不同花色、不同质感的时装面料,福建东龙针纺有限公司还被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授予全国唯一的"经编花边开发基地",嘉达纺织、华冠针纺、东龙针纺3家企业的高新产品则入选了"中国流行色面料"。目前,东龙纺织正申报中国花边行业国家标准,一旦获准,其标准将成为我国同类产品检测标准的风向标。记者在海交会上采访时特别注重到,高档榕产时装布料也给了观展商们意外惊喜,不少时装生产商纷纷洽谈下单。

力争5年创10个国家知名服装品牌

      市轻纺办副主任王熙云表示,福州纺织工业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切入点,瞄准国际纺织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调整服装、装饰、产业三大领域的产品需求比例,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产业链,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期望"十一五"期末纺织业年产值能达到550亿元,并形成一个以长乐为发展重心、以福州二环外周边、福清、闽侯为支撑区的纺织产业集群体系。

      针对纺织产业链的现状,政府将引导棉纺企业对单一的涤纶产品进行调整,为服装面料和产业用纺织品、家居用品提供产品;同时引导染整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改造步伐,形成纺、织、染、服装的一条龙开发;并以服装面料为目标,使化纤业、棉纺业、织造业、染整业形成配套协作,最终促成服装业的做强做大。

      在服装业发展上,福州将着力于打造女装和童装品牌,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创造出20个以上省级著名品牌和10个左右的国家知名品牌。

     (福州日报记者 罗美秀  实习生 叶秀娟)

【责任编辑:熊志敏】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