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三坊七巷
徐火勃的《武夷茶考》
2006-05-23 17:51:28  作者:黄贤庚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提起徐火勃,福建的文史学者及古诗词爱好者,立时都会萌起几份肃然之情。这位与其兄徐熥同有诗名,且在明万历间与曹学佺享有''闽中诗坛领袖''殊荣的诗家,深得文人赞赏。

      徐火勃(1570-1645),字惟起。明代诗人、方志学家、藏书家、书法家。徐一生虽学富五车,却淡于功名,以诗书自娱,终身不仕,以布衣终。有诗文集及《雪峰志》、《鼓山志》、《榕城三山志》、《武夷志》等传世。且对茶事颇有研究,撰有《蔡端明别记》、《茗谭》等茶著。

      徐生前应邀撰修《武夷志》,多次莅临和寄居武夷山。留有多首武夷诗作。如其咏水帘洞诗云:"绝壁宵眠梦未安,隔峰松影月光残。檐前水落晴空雨,洗得云窗一夜寒。"(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五)。意明言赅,凡在此夜宿之客,必有同等感悟。由于编修《武夷山志》,他"自与灵山有夙因,清溪九曲往来频"。(《再宿冲佑观》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卷之五)。他常入山寻胜探景、戡地核名,以致"不题名姓言相访,到处为家未必归"(见董天工《武夷山志》卷二十四)。可见徐夫子的武夷致深情怀。

      尤其值得今人重视的是徐火勃的《武夷茶考》,这篇不上千字的文章,简述了武夷茶史。首先是论证了武夷之茶,"在前宋亦有知之者,第未盛耳。"因为当时的"范文正公《斗茶歌》云: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苏子瞻亦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已可证之,所以他认为武夷之茶与其时建安北苑茶同时并存。

      其次是记载了元代,武夷茶正式钦定为贡品,并且在四曲南畔兴建了恢宏的御茶园建筑群,专为皇家制作贡茶。同时还记述了具有武夷山浓厚风俗的祭祀山神、祈望茶叶丰收的《喊山》仪式及神话。

      其三是写到明末武夷茶又再次兴起的胜况。元大德六年(1302年)至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255年的长期制做贡茶,造成了当地政府和茶农的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武夷茶生产,"而茶园鞠成茂草"的局面。后因改贡延平之茶,武夷茶又得以发展。徐文曰:"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鬻之四方,而武夷之名甲于海内矣。"他还评说了武夷古今之茶,写到:"宋元制造团饼,稍失真味。今则灵芽,仙萼,香色尤清,为闽中第一。"对于这种新局面,徐先生的发出了深沉疑问:"岂山川灵秀之气,造物生殖之美,或时有变易而然乎?"笔者认为除"山川灵气,造物生殖之美"当是关键,另外的"时有变易"原因是制作工艺有了改进:明代武夷茶已由团饼茶,蒸青、晒青茶改为炒青散茶,并逐步发明了发酵茶。

      徐火勃的《武夷茶考》,在中国茶史研究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曾任福州知府和福建巡道的喻政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在福建编印的《茶书全集》、清代在崇安县为令六年(1717-1722年)的陆廷灿,在其所编的《续茶经》等中国古代重要茶著都将此编入。所以说该文不失为我国古代茶文化经典之一,受到当今茶人的重视。

【责任编辑:冯平】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