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动荡·乌克兰
乌克兰政治危机的体制性根源
2014-03-09 20:27:26  来源:人民网  【字号

  原题:乌克兰政治危机的体制性根源

  最近几天,乌克兰形势急转直下,被议会罢免的总统亚努科维奇仓皇出走俄罗斯,亲西方的临时政府掌控大局,但长达三个月的危机和动乱似乎还没有看到最后的曙光,东部和南部一些地区仍不稳定,新政权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尽管此次政治风暴的起因非常复杂,有历史遗留的地区矛盾,有党派纷争带来的恶果,有国家领导层执政基础薄弱,也不能忽视俄罗斯和西方围绕乌克兰外交走向展开的地缘政治博弈。究其根本,乌克兰独立后选择的基本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模式,实际上已经为2004年以后的长期政治乱局埋下了伏笔。

  政治转型的“误区”

  1991年刚刚独立的乌克兰,同其他独联体国家一样,热切拥抱三权分立、多党制的西方民主,开始了相对激进的政治转型之路。当时的年轻国家希望借助于复制发达国家的现成体制,也能很快成为西方世界中富足的一员。但结局却令多数乌克兰民众深感失望,经济命脉落入靠鲸吞国有资产暴富的少数寡头手中,选举产生的政治领袖最关心的是小集团甚至个人的私利,而不是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产生了内外政策的脱节,也出现了大量的腐败问题。水土不服的最初表现是上个世纪90年代长达5年的制宪危机,政治多元化成了争权夺利的遮羞布,多种派别不断分化组合,正式注册登记的政党多达130个,想的都是要在国家的各级权力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资源和财富的分配中占一杯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许多经济问题都被泛政治化,甚至选择合作伙伴也不断被无原则的政治斗争所绑架。

  西方民主的一个重要标签是普选制。乌克兰按照西方大国的意图精心设计了自己选举总统、议会的方式,议会由一院制变成两院制,但党派林立和分歧严重导致每次选举都危机重重,西方开出的“药方”是用新的选举解决旧有的矛盾,结果是一轮接一轮的选举不仅劳民伤财,更使社会经济发展经常陷入周期性停滞,无休止的内耗让国家元气大伤。

【责任编辑:胡巧灵】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