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指数
2012-12-10 10:43:10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福建省民政厅(2012年12月11日)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社区建设作为加强社会管理、拓展公共服务的基础工程,摆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凝聚各方力量,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强化社区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基础平台功能。各级民政部门紧紧围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积极创新工作实践,努力推动社区建设上新水平,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注重政策创制,突破发展瓶颈

  一是政策创制具有探索性、先导性、规范性和长效性,政策创制反映了工作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受益程度。我们积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推动出台了一批社区建设有关的政策文件和制度规定,以政策创制破解难题、促进发展。围绕中央政策在我省贯彻落实出台政策文件。如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具体目标,作出了社区工作人员补贴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规定,还要求推广社区“错时上下班”、招录公务员将社区工作经历作为优先条件等创新举措。把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上升到政策层面。如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明确了降低社区服务业创业门槛,以及对社区符合再就业政策的企业、网点落实减免税费、资金补贴、小额贷款等政策。着眼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出台政策文件。如《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关于农村灾后集中重建社区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探索灾后集中重建社区管理方式、推进灾后集中重建社区组织建设、完善灾后集中重建社区服务体系、帮助群众安居乐业等要求。各地也着眼解决社区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出台了一批含金量较高、操作性强的政策。如在落实社区干部报酬待遇方面,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等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率先落实社区居委会成员财政性生活补贴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逐步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福州、南平等地也将在今年内落实。如在社区经费投入方面,明确各级财政根据社区规模大小给予每个社区每年1.8万元或2万元补助,“十一五”期间各地各部门共投入资金34.3亿元,较好地保证了社区有经费办事。如在拓宽社区干部成长空间方面,各地明确了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考录公务员和选任街道(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有关要求。

  二、注重居民需求,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服务群众、造福居民始终是社区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方便、快捷、优质的社区服务,使社区居民真正得到实惠。打造服务品牌。为更好地服务社区老年居民,福州市推行“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系统,开通24小时应急救助热线968885,免费发放“一拨通”紧急呼叫手机,在居民家中安装一键自动拨号器,并与福州市120、119、110等社会救助服务联动,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全天候的医疗保障、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今后,“金太阳”服务领域还将向社区残疾人、儿童等群体延伸。为更好地服务社区未成年人,福州、厦门市在社区探索创办了“四点钟学校”,每天下午4点至6点向社区未成年人开放,填补了学校低年级学生4点钟放学、家长6点钟下班之间两小时的“管理真空”,为低年级学生创设了社区“大家庭”。改进服务方式。建阳市等地推行了社区“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建立“社区互动在线网站”和“代理服务热线”,居民办事 “只认一个门、只找一个人”,甚至“只上一个网”、“只拨一个电话”,就可以无偿得到全程代理服务。通过实行社区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社区服务工作实现了“四转变”: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等待办为上门办、变拖着办为催着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成为服务居民、凝聚民心的民生工程。推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以来,已为居民代办各种事项2万余件,办结率达100%,满意率达98.9%,深受广大居民群众好评。强化服务硬件。“十二五”期间,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财政厅每年投入3000万元,支持100个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全省建有社区服务中心(站)153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180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7.3万个,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3.4%;有56个县(市、区)建立慈善超市111个,所有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2%;有1752个社区警务室建成投入使用,社区居民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以上。

  三、注重科技助力 打造智慧社区

  一是社区信息化建设是通过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和满足民生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我们坚持科技助力,以信息化为载体,打造社区服务数字平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探索新路。2010年以来,我省社区信息化建设连续3年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融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信息网站、综合管理系统、信息数据库、信息化应用项目和商务服务项目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为解决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问题,省民政厅注重“借力”,与省电信公司“联姻”,积极探索政企合作、优势互补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新路子,实现了社区信息化平台全省城市社区全覆盖。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星级信息化社区创建活动,全省已建成五星级信息化社区122个、四星级信息化社区315个、三星级信息化社区604个。紧贴前沿。社区信息化平台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贯通电脑、智能手机、全球眼、电子屏等多种终端,连接省政府政务外网系统并实现省、市、县、街道、社区五级联网,成为各级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和政府、社区、居民互动的全能沟通平台。谋求实效。目前,所有社区开通了网站、社区总机和服务热线,录入社区居民基础数据832万人(占常住人口91%),建成社区全球眼平安监控4120路,社区平安联防、社区老人儿童关爱手机、社区翼机通考勤系统等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有效打破了社区管理服务的时间、空间界限,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社区服务,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吴邦国委员长、李立国部长实地视察时,对我省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创新社会管理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蒋昆生司长实地调研我省社区信息化建设后,评价“福建的社区信息化工作为全国的社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社会报、福建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我省社区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报道。

  四、注重队伍建设,强化发展保证

  一是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我们紧紧抓住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放松,坚持在想干事、能干事上下功夫,提高社区工作者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社区建设提供人才保证。打造人才“成长链”。以推广福州市“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为契机,推进以社区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探索打造“社区工作者—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编制社区党组织书记—街道副职”和“社区工作者—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并行的社区工作者“成长链”,使社区工作者成为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全省有562名优秀社区干部被选(聘)为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福州市公开选聘事业编制社区党组织书记111名。注重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组织社区工作者参加各类培训5.42万人次,积极引导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公开招考等措施,从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等人员中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岗位。从2009年起,全省每年招募300名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改善了社区工作队伍结构。通过民主选举程序,使优秀人才进入社区组织班子,今年第八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有51%社区居委会实行全体选民直接选举,扩大了选人范围。强化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实行绩效考核、民主评议等办法,调动社区工作者工作积极性。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组织开展了“向林丹同志学习,做人民满意的社区工作者”活动,激发了社区工作者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热情,全省涌现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林丹,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十大杰出村官”章联生,开创社区“金山模式”盛运昌等一大批全国、全省优秀社区工作者。

【责任编辑:徐匆】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