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喜迎建国六十周年
老兵回忆:经历渡江战役 开战前对敌情了如指掌
2009-06-12 09:58: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号

图为江岸炮兵掩护步兵渡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图为江岸炮兵掩护步兵渡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渡江战役前,我军渡江侦察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要数27军的“先遣渡江大队”。原在皖南地区工作过的章尘担任大队长兼党委书记,于4月6日晚上,他们分两路渡江,顺利突入南岸的南陵、繁昌、铜陵三县交界山区,迅速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开展敌情侦察活动。他们获悉敌人从芜湖调一个军西移至我军渡江正面,增强了防御力量。这一情报具有重要价值,当即派侦察员越过敌人封锁线,送到江北我军手中。在江南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的帮助下,他们神出鬼没地开展江南敌后斗争,就像插入敌人腹部的一把尖刀,对敌人在政治上、心理上所起到的震慑作用,甚至超过了这一行动直接产生的军事意义。“先遣渡江大队”活动的精彩片断,在电影《渡江侦察记》中,得到艺术的再现。章尘同志后来任上海警备区政委,他们的这段故事,多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渡江作战试验

  在组织敌前侦察和对长江水文、气象进行观察调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我分别对各团下达任务,各团根据任务选定起渡点和登陆地段,组织第一梯队干部和班、组长现场明确任务,熟悉攻击目标,组织沙盘作业,发动群众进一步研究和推演作战方案,统一战术思想,并进行了细致的编组。战斗队形和船只分配,开始时是大小船混编,以致船速不一,形成队形混乱、拥挤。

  当时的大船可以载1个排,小船可以载1个班。后经试验,发现大船载人多,突击力量大,但行动受限制;小船载人少、灵活,便于多头冲击等。掌握了这些特点,确定根据大小船的性能编组,一般是第一梯队营用小船,第二梯队营用大船。

  这样,既便于水上运动中掌握建制,又可保证由于同一时间内多头冲击,登陆突破,扩大战果。为便于水上战斗,改造民船为战船,指战员们用砖粉、白灰、污泥混合涂抹在船身和帆上,施以伪装,使船水一色。同时,在船上增橹加桨,提高航行速度;用竹、木、稻草和绳子制作救生圈和救生绳,以备救护;用湿棉被钉在船舷上,增强防护能力。

  每船还备有棉花、麻屑、桐油、石灰、钉子、木板、塞子等修补器材;用麻袋装上稻草和沙土在船上构筑避弹设备和射击工事。指挥员分乘各船,直接掌握和指挥分队作战,配以轻重火器,确保“船自为战”;并将各船人员分为火力、战斗鼓动、观察、划船、抢救等小组。

  对南岸敌情一清二楚

    我师当面之敌为第68军143师,其师部及第427、428团位于娘娘庙至彭泽地段,第429团附榴弹炮3门位于娘娘庙至茅林洲段,娘娘庙至香口为第2营,香口至茅林洲为第1营,团指挥所及第3营位于香隅畈地区。牛矶、张公矶和香山、黄山为团防御枢纽,航标灯塔东南无名高地为敌第1营指挥所。各制高点有集团工事和重火器射击体,两山鞍部有木桩并敷设有地雷。

  我师以第130团和第131团各两个营为第一梯队,由方文举副师长指挥,于航标灯塔以西至青土坎段登陆,向香隅畈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第一步夺取航标灯塔、香山、黄山、田家河桥等滩头阵地,歼灭守敌,并向双河口、牛场、牛栏店一线警戒,确保渡口安全,保证后续部队渡江;我率领第131团(欠2个营)、第132团和师直属队为师第二梯队,随第一梯队跟进。

  第131团在左,于航标灯塔以东至神父庙段登陆,抗击由茅林洲、香隅畈方向反冲击之敌;第130团在右,于航标灯塔以西登陆后,控制田家河桥,主力位于香山东鞍部待机行动。根据作战部署,军炮兵群直接支援我师战斗,渡江前压制并摧毁香口至小白庙一线敌人工事;渡江时压制敌各火力点和控制天星洲附近江面,拦阻敌军军舰;部队登陆后,拦阻渡口之敌的反冲击,摧毁航标灯塔及白石矶一线敌人工事,支援部队冲击直达香山、黄山,并封锁茅林洲西端公路,阻止敌人西援。

 

【责任编辑:邱陵】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热点专题